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共同来讨论,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羊晓君,或许大家对于这个名字比较陌生,5月16日,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而羊晓君就是受表彰人之一。
羊晓君作为一名书法家,被授予“
全国自强模范称号”。羊晓君作为杭州市富阳区文学艺术联合会的调研员,他服务于公益事业,多次代表中国残疾人书法家出国访问进行艺术交流。近5年来,他每年组织200余场为农村文化礼堂送“家风、家规、家训、春联、福”等文艺惠民活动,现总计服务10000余场。
在书法方面,他多年来研习汉隶,他虽然个人矮小,也高度近视,但是他却多次举办书法展:
2012年北京展
2013年台湾展
2014年纽约展
2018年浙江展
不仅如此,他还将个人书法展办到了中国美术馆、台湾孙中山纪念馆等。
因此,羊晓君又被称为“最励志书法家”“最矮小的书法家”。
在学习书法的同时,羊晓君始终秉承着“达则兼济下”的读书人思想,他免费教贫困人家和残疾人家的孩子学习书法,把书法拍卖所得捐给西部贫困学子。
他把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到农村,把良好的思想品德带用书法的形式带到农村。他还代表中国残疾人书法家多次出国进行交流学习。
羊晓君的书法遵循艺术原则,古朴雅致,他在汉隶方面着力最多,显得他的书法朴实大度。
以上就是羊晓君的书法作品,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
英雄不问出处,更不问身高。既是书法家,看字即可。他的大字,有大家风范。
“新常态”三字,用笔沉稳雄健,一看就是下过功夫。
难得的是,他的处理并非一味雄强。新字左下部处理有新意,但很合理,不影响识别。
常字的“冖”部,融合了金文的写法,让隶书的古意更足,拙朴立现。
态字左上部的处理很大胆,把“厶”部写实了,虚实相生,整幅作品不至于单调。
再看一些线条,没有恪守隶书蚕头雁尾之窠,行笔中有起伏,有提按,收笔多用大篆笔法,让作品力量更足。
最后看整体,一改隶书扁平之取势,让隶书站了起来,韵味十足,加上其匠心营造,这幅作品可以说反映了他极高的艺术修养。
这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书家。
从小立志成才的故事不要名人故事?
1、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
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
结果他年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2、战国时的苏秦,夜以继日地读书,实在太累了,就用锥子刺腿来使头脑清醒。
汉代的孙敬,为了防止读书时瞌睡,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就会被扯醒。
3、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他每次写完字,都到自家门前的池塘里洗毛笔,时间长了,一池清水变成了一池墨水。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池塘称为“墨池”。王羲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