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襄阳历史名人米芾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襄阳历史名人米芾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767 更新时间:2023/12/20 17:22:49

米芾,宋代书法大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生于北宋仁宗皇三年(1051年),卒于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终年57岁。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无碍居士等。41岁更名为芾,室名宝晋斋、英光室。祖籍山西太原,后迁湖北襄阳,晚居江苏镇江。曾任内廷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后世多称其“米襄阳”“米南宫”,又因其逸闻甚多、好洁成癖、狷狂自放,故有“米颠”之称。

米芾能诗文,喜弄水墨,以侧笔点染江南烟雨山色而自成一格,被称为“米氏云山”“米家山水”。又究心印学,在其《书史》中自述有印百余方,有学者考其自用数印应是出自亲镌。后世文人治印,米芾实有开山之功。

至于学书经历,米芾在《自叙》中写道:“余初学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乃慕褚,而学最久。又慕段季转折肥美,八面皆全。久之,觉段全绎展《兰亭》,遂并看法帖,入晋、魏平淡,弃钟方而师师宜官,《刘宽碑》是也。篆便爱《诅楚》《石鼓文》,又悟竹简以竹聿行漆,而鼎铭妙古老焉。其书壁,以沈传师为主,小字,大不取也。”由此可知米芾书法由楷书入手,先学颜、柳,又及欧、褚,后上溯魏晋,以《兰亭序》为宗,得“二王”书法之正脉,又于《诅楚文》《石鼓文》《刘宽碑》等得篆隶之法。

米芾曾自评其书:“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这段话道出了他于书学取法及演化的辛苦历程。

米芾书作虽涉猎广泛,诸体皆能,但以行、草书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其传世作品较多,如行书《苕溪诗帖》《蜀素帖》《珊瑚帖》《竹前槐后诗帖》《彦和帖》《箧中帖》《三吴帖》《多景楼诗帖》《方圆庵记》《自叙帖》《乡石帖》《叔晦帖》《李太师帖》《张季明帖》《研山铭》、行草《临沂使君帖》《伯充帖》、草书《论草书帖》《元日帖》《吾友帖》《中秋诗帖》《海岱帖》等。(1)

米芾,宋代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力。米芾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涉猎广泛,成绩显著,其中于

书法

用功最深,又以行书成就最大,其书受到古今学书者的高度赞扬。二、米氏论书及后人评价

米芾于书学注重传承,并首重笔法。其在《自叙帖》中曾说:“要得笔,谓骨筋、皮肉、脂泽、风神皆全,犹如一佳士也。”又:“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此虽心得,亦可学。”

米芾对于线条形态的掌控尤具独见:“去颜肉,增褚骨,发天秀,助神物。”(《书法赞》)这不仅是对颜真卿褚遂良书法的温和指摘,更表明了米氏对于线形肌理的美学追求。骨肉停匀、相辅相成应该是他认为的理想状态。

米芾论书有言:“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自叙帖》)又:“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提笔,字愈无筋骨神气。”(《海岳名言》)这是其执笔心得,主张精神振作,八面出锋。他尝说:“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钟法。丁道护、欧、笔始匀,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氏始有俗书。”(《海岳名言》)

至于结字法,米芾论道:“唐人以徐浩比僧虔,甚失当。浩大小一伦,犹吏楷也。僧虔、萧子云传钟法,与子敬无异,大小各有分,不一伦。徐浩为颜真卿辟客,书韵自张颠血脉来,教颜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非古也。”(《海岳名言》)即是主张字形结构各任其特点布置,避免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而要自然得法、势出天成。

米芾的书法艺术历代评价甚高,影响深远。辑评数则,可见一斑:《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宋黄山谷《山谷题跋》:“余尝评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

宋高宗赵构《翰墨志》:“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然喜效其法者,不过得外貌,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也。”

明宋濂《宋学士文集》:“予尝评海岳翁书如李白醉中赋诗,虽其姿态倾倒,不拘礼法,而口中所吐,皆成五色文。”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负面的品评也从另一个角度指出了米书的放逸过甚是其所短。虽然是见仁见智,但也对我们取法米芾做了有益的提示。比如明项穆《书法雅言》:“苏之点画雄劲,米之气势超动,是其长也;苏之浓耸棱侧,米之猛放骄淫,是其短也。皆缘天资虽胜,学力乃疏,手不从心,藉此掩丑。”又如清梁《承晋斋积闻录》:“米海岳软笔作书,下笔极细,钩剔极粗,放荡散漫,太无规矩,终不为佳也。”

米书史有定评,究其成功之处,不外有三:一是专心师古,取法乎上;二是把握传统精髓,在笔法这一关节上别有会意、重点突出、高屋建瓴,尊重了书法艺术的本体规律;三是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超出常人的学习毅力。其余如广泛的交游以开阔视野、丰富的收藏以充实学养,都为其书法艺术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米芾叫米颠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1050-1107)宋代杰出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温士,自号鹿门居士。由于他性情狂放,故人称“米颠”或“米痴”。宋徽宗时被召为书画博士,曾任礼部员外郎。传说他在为州做官时,见一怪石,形状奇特,大喜:“此足以当吾拜!”随即整理衣冠,拜之再三,并呼之为兄。于是,被传名为“米颠”。

  •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传说中有个小伙子叫黄河,英勇无比.恋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亲看不起他,就让他百步之箭,进一个铜钱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亲又让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铜钱并接住它.他知道其夫在刁难他,就一箭射向她父亲.怎知他以前学过武功,躲开了.他很气恼,他从来都是箭

  • 米芾的出生地?生活的历史时代?做出的突出贡献?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

  • 古代四大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的字体如何区分?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总是有人分不清他们的书法。但是在谈论它们区别点之前,我想说一下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似之处,以此来加深理解。一、生活年代和人生经历这几位书法家各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中,他们遇到的事情、遭遇也不一样。欧阳询算是最早的一味位,甚至可以追溯到前朝隋代的时候。他是唐朝初年杰出的楷

  • 课文《米芾学书》里的秀才叫什么名字?有没有关于他的介绍和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课文中并没有提及秀才叫什么。而是这篇故事也只是传说,极具传奇色彩,并不代表真的有这个人物。《米芾学书》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事。秃这里有一个小故事米芾求教北宋熙宁年间,著名书画家米芾,一日前去拜访王安石。那丹青妙手品茗笑云:“拗相公,吾曾听人巧借唐朝才子元稹的《莺

  • 名人励志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我能想到的第一个人物是钱伟长。也许你听过很多名人传奇,也许你小时候也傻傻的相信爱因斯坦不是一开始就天才,但长大后,许多人都发现这世上人外有人才是真理,天才也似乎不可超越。那么,钱伟长是天才吗?或许是的。他的论文爱因斯坦都称赞过,他在物理学上的成就足够非凡。但,在他刚进北大那年,他的理科总分都不到50

  • 给你们讲个励志的故事吧?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大家好我是来自colafish的弱智输出今年53岁初中在读后面想不起来了暴躁的皮皮虾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段我刚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发生的故事给你们解读一下一个全球最强战术型选手成长至今的心路历程。那时候守望先锋才刚刚正式开服大约是第三天吧,我在一次单排练英雄的时候选出了一个源式。那是我第一次尝试源式,发挥得

  • 余光中的黄河一掬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1在山大朗诵的《民歌》从记叙顺序的角度讲,是(插叙),其作用是增进读者对人物事件发展情况的了解,此外,这种中断或停止,也适应读者心理,使其感到有张有弛,增强回味。2最后一段,体现了作者对黄河(故土)依恋的深挚情感。3‘就像孩子回家。。。。。。总还是难受的’这句话读来令人感慨良多,想必黄河一定是这位游

  • 中国第一个飞跃黄河的人叫什么名字,在什么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1999年6月20日上午11时50分,我国青年农民朱朝辉(在黄河边上长大,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山里娃)在山西省吉县壶口驾驶本田R250越野赛车成功地飞跃跨度为25~30米的“母亲河”黄河,成为驾驶摩托车飞跃黄河第一人,创造了人类又一项新的世界纪录。我这里有一些介绍和历史,你看看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

  • 关于黄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语谚语,成语典故,古今诗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10,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1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13,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14,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