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非常讲究师承,学习相声都是通过师父口传心授。自从相声诞生以来,就非常看重师承门户,讲究长幼有序。相声艺人中每一代人为一辈,每一辈艺人的艺名中间一个字多相同,通过这个字可以看出艺人的辈分。
相声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第八代,也就是郭德纲的徒弟们这一代。张云雷、岳云鹏等人年纪正轻,也就二三十岁,而很多老前辈们都已经故去,或者垂垂老矣。目前还在世的相声艺人中,第五代也就是“宝”字辈的老演员就已经寥寥无几。
其中年纪相对较轻也是知名度比较高的,要数少马爷马志明。马志明是相声大师马三立的儿子,从小耳濡目染钟爱曲艺,相声基本功非常扎实,说学逗唱样样好,本事和为人都为业内称道。有人说目前最会说相声的就是马志明,这话可能是捧着说的,但也基本是事实。
马志明是四十年代生人,相对其他宝字辈演员年纪非常轻,为什么还能占一个“宝”字?他拜的师父是朱阔泉,但并非直接拜师,而是通过侯宝林带拉师弟的形式,拜师的时候朱阔泉已经去世。
在世宝字辈演员中另外两位名气比较大的,就是陈涌泉和杨振华。陈涌泉长期与李金斗搭档,他本人有一定的京剧功底,杨振华是东北相声名家,八十年代最早把吉他拿上相声舞台,火爆一时。
另外还有两位天津相声名家,杨少华和姜宝林。杨少华老来红,《枯木逢春》风行一时。姜宝林的单口相声非常细腻。
这个问题如果早几个月答,本来还是有很多宝字辈演员在世的,而2018年9月之后多位老一辈相声演员陨落,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其中包括的宝字辈演员有,常宝华、尹笑声、谢天顺。
中国很多传统行当都有着严格的代际传承,一方面这种代际谱系清晰地记录下师承辈分,为行业内的长幼尊卑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形塑着自身完整而封闭的体系,划分严格的门户之别。对于相声而言,坊间一直有所谓“德寿宝文明”的排辈之序,但也有“德寿立仁义”的说法,都缺乏明显的确证,所以以“字”判断并不准确。不过,师徒间的传承和代际划分还是有着比较扎实的记录的,这份记录主要来源于1985年马三立出版的《天津文史资料选辑》和1995年出版的《中国相声史》。
根据这些材料判断,目前在世的相声演员中,辈分最大的应属田立禾、尹笑声、马志明、杨少华、谢天顺、常宝华、常宝庆、常宝丰等,都属于第五代。
田立禾是张寿臣的徒弟,如今依然在天津的茶馆演出,深受天津观众喜爱。他最标志的传统活是《托妻献子》,新相声也紧跟时代,“《七龙珠》里的龟仙人”成为有名的包袱。
田立禾与尹笑声
尹笑声是尹寿山的儿子、马三立的徒弟,如今也活跃在天津的茶馆里。他说学逗唱俱佳,尤其擅演双簧。
马志明,马三立的长子,人称“少马爷”,是马家唯一的相声传人。因为马三立的辈分,马志明人小辈大,学艺时已没有可拜的在世师父了,所以被侯宝林收为了代拉师弟,算是入了朱阔泉的门下。但他深得的仍是“马氏相声”真髓,风格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不荤不咸,又学习了侯宝林的“帅”,可以说台风极佳。不同于父亲马三立从不开唱,马志明少时学戏,因此柳活使得也好。而且戏曲的基本功,让他在相声舞台上也能施展出许多不凡身手,可谓文武全才。少马爷最出名的传统活就是《大保镖》,相声界一直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可见其难度。新相声也有很多知名作品,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纠纷》《夜来麻将声》,津味儿与讽刺性皆具。
杨少华与马志明
谢天顺与郭德纲
杨少华和谢天顺都和马志明搭档过。谢天顺师承郭荣启,擅长捧哏,如今在德云社演出。杨少华也是郭荣启的徒弟,但没摆枝,所以有人不承认这个关系,以至于后来连同其子杨议都处于“海青腿儿”的状态。杨少华以“蔫坏”为特色,但相声才华略显平庸,因此在人才济济的德字辈里也始终排不上号。
常宝华为常家第四代常远助阵
常宝华、常宝庆、常宝丰都是相声大家常连安的儿子,是常氏相声传人。常家是与马家并列的相声世家,但比马家的相声传人还要兴旺,不仅第二代的六子全部继承,第三代第四代也都小有气候。第二代领军人物常宝,以“小蘑菇”的艺名著称,1940年代就与侯宝林齐名,如果不是在朝鲜战场牺牲,必成一代大师。比起大哥,其它五个弟弟的成就就要逊色许多了,相对而言,老三常宝霆和老四常宝华的艺术要略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