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有关的嫦娥故事 (!)

有关的嫦娥故事 (!)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550 更新时间:2024/2/25 13:28:16

嫦娥原名娥[1],是大羿(后羿)的妻子。《准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初学记》卷一引古本《准南子》,于“娥窃以奔月”句下,尚有“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十二字,今本并脱去。娥即《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记“生月十二”之常羲。古音读羲为娥,逐渐演变为奔月之常娥。《文选》注两引《归藏》,均谓常娥服不死药奔月。知常娥神话古有流传,非始于《准南子》。又《准南鸿烈集解》引庄达吉云:“娥,诸本皆作恒,唯《意林》作,《文选》注引此作常,准南王当讳恒,不应作恒,疑《意林》是也”。汉文帝名恒故讳之,知娥作恒娥,而恒亦即常之意。《集解》又引洪颐煊云:“说文无字,后人所造。”民间的传说又略有不同,大体谓嫦娥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弧寂之心情的写照。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平时我没法下来,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到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表现这一情节的嫦娥图,当是世人渴望美好团圆,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流泄。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是说嫦娥经受不住天上生活的诱惑,趁大羿外出狩猎,独自吞食了不死药,嫦娥由于背弃了丈夫,怕天庭诸神嘲笑,就投奔月亮女神常羲,想在月宫暂且安身。可是月宫空无一人,出奇的冷清,她在漫漫长夜中咀嚼孤独、悔恨的滋味,慢慢地变成了月精白蛤蟆,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墓位于山东省日照市的天台山上,陪伴在大羿墓的旁边。据说大羿与娥开创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后人为了纪念他们,演绎出了嫦娥飞天的故事。据史料记载,大羿统一了东夷各部落方国,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国家。由于该国家为众多崇拜太阳的部落方国所组成,在《山海经》中被称为“十日国”。十日国的地望位于东海之滨的山东省日照市南部(见“《山海经海外东经》地望考证”一文)。现在的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王城遗址为十日国的都城。尧王城遗址南侧的天台山(现为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的一部分)。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还有太阳石、太阳神陵、老母庙、老祖像、日晷等许多太阳崇拜的遗迹。大羿和她的妻子娥(后来演绎为飞天的嫦娥)死后就葬在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的天台山上。当地人称之为大羿陵。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你有什么原创的好故事值得分享?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原创故事《老人摔倒你敢扶吗?》心随佛缘4我是不敢扶,但是我表哥敢扶。我表哥今年45岁,年轻时候因为参与抢劫杀人,被判死缓。结果在监狱里呆了18年。去年春天出的狱。他就碰到过这么一回事。刚出来三个多月,大概去年7月份的时候,有一天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躺在路边的老头。表哥刚出来,他那懂什么碰瓷一说呀。好在离

  • 急求马兰花观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从小我就听妈妈说过马兰花的故事,尤其是马兰花开花的口诀,我不打磕巴都能说出来:“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我多么盼望自己也能有朵神奇的马兰花呀!今天,我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去看了电影《马兰花》,故事讲的是:马兰有一朵神奇的马兰花,只要他一念口诀,马兰花就会绽放开

  • 关于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文4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开封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一座文化名城,当然也有许多著名的公园比如;龙庭,铁塔,大相国寺等,龙庭在开封城西北偶。一走进龙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潘杨二湖,潘杨湖平静的像一面明镜,阳光一照,湖面闪烁着无数耀眼的光斑。这湖水,犹如一潭诱人的陈酒,静静的,轻盈盈,宛如一面在翡翠帷幕中的宝镜亮亮的,蓝蓝的

  • 中国52个非遗分别是?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1、皮影戏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

  • 牧童归去横牛背剪纸作文300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看着眼前这幅玲珑剔透的剪纸,我便不由得想起大诗人袁枚的诗句,对剪纸的好奇也油然而生。我看着眼前这一幅栩栩如生的剪纸,我不禁端详起来,老牛肌肉凸起,显得健壮有力,尾巴卷的往上翘,角长而内弯,有一点像一个爱心,老牛的额头上长着一个梅花的图案,两只铃铛般大小的眼睛炯炯有

  • 关于老鼠娶亲的剪纸作业600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剪纸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剪纸吧!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老表示庆贺。剪纸所刻画的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先来看看这

  • 我最喜欢的一个民间传说是《年的来历》,它主要讲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有一年除夕有个白发老人穿着一身红袍,把怪兽赶走了,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这样‘年’就吓跑了。“年”的来历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又叫“年”。

  • 清明上河图剪纸是机器生产的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不是,清明上河图剪纸,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用剪纸的方式诠释国宝级《清明上河图》,来描绘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见证汴京当年繁荣,是一项非常耗时且巨大的作品,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整个长卷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主题突出,首尾呼应,全幅浑然一体,每个人物、景象的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恰到好

  • 非遗项目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2001年(1项):昆曲2003年(1项):中国古琴艺术2005年(2项):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2009年(22项):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

  • 弘扬剪纸艺术,寻求青岛市内剪纸艺人,请大家帮忙找找......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青岛黄岛剪纸历史悠久,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山陈剪纸在清代就被作为贡品送京,颇得皇室喜爱。2006年,黄岛剪纸被山东省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辛安街道积极对山陈民间剪纸艺术进行挖掘和整理,多次举办剪纸艺人学习班和剪纸展览,其中不少作品在省、市民间美术展览会以及国际文化交流中获奖。具体情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