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觉得楼主说的应该就是祖庙著名的“tang人石”。前两天的佛山日报曾经解释过,电视台的“佛山故事”也介绍过。大概是这样的:北帝庙里有一块著名的石头,叫“剐人石”。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小孩天生口吃,家里很穷,他的妈妈只能给地主干活。有一次,地主丢了一只鹅,他以为是那个小孩偷的,就找到他对他说:“你今天中午吃了什么?”小孩就如实回答说:“我吃了螺。”小孩的发音不怎么准,地主就以为他说“我吃了鹅”,就带他去找他妈妈,要她赔。她妈妈没法赔,也不相信儿子偷了鹅,就问地主怎样才能相信她儿子没有偷鹅。地主说:“除非你把他的肚子剐开,看他到底有没有吃鹅。”那女人发疯了真拿来一把刀,把孩子按在剐人石上剐开了他的肚子。结果他的血里流着的真是螺肉而不是鹅肉。后来那母亲悲痛欲绝,拿起刀就自杀,尸体也伏在儿子身上,鲜血染红了整块石头。这就是剐人石的由来。
大佛寺的民间传说
关于大佛寺还有一个传说。据说这座寺庙原来供奉有金面佛像三尊,中间金面佛像座位下有一大石盘,石盘下有一口深井,井的外面露出了一条碗口粗的铁链。有一天,几个小伙子很好奇,就到了井边合力将铁链拽出两丈多长。他们突然听见从井里面传出了猛兽怒吼的声音,紧接着冒出臭气熏天的黑水,小伙子们都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说来也巧,这时来了一位身穿黑衣的跛脚和尚,他在寺内大作法事,又把随身携带的黑禅杖抛入水中,霎时禅杖变成了铁链,锁住了井中的猛兽。从此井水清澈,百姓安居乐业。在乾隆年间重修寺院时把这口井给掩上了。不论这个传说真假与否,寺院的碑铭上说,大佛寺古名保安寺,是不是也和这个传说有所关联那?这个传说给大佛寺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明万历四十年(1614年)重修大佛寺,在寺院内发现了唐朝遗碑。根据寺内残存的法器等物考证,大佛寺为唐代古刹遗址。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宣统二年(1910年)多次重修。民国五年(1916年)由尼僧常慧任住持,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常慧与师弟常智二人再次重修了山门,中殿和大殿。中殿供奉地藏王菩萨,大殿内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佛,左右殿有十六罗汉像,大殿东西各有配房,中殿前两侧各有东西厢。据《沈阳县志》记载,有乾隆十二年重修匾额,丈六大铜佛一尊。于民国初期即已消失不见。大佛寺就是因为寺院内的佛像高大而得名,可惜现在无法看到丈六的铜佛了,但却在沈阳民间留下两句特别有意思的话,“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忘。
眼底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是农业之神
是“炎帝”吧……炎帝,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结成联盟在河域繁衍,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吸收融合周边民族部落形成汉族。所以后世的汉族人把炎帝和黄帝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自称炎黄子孙人们尊称黄帝为种子之神,被尊为“元祖”、“始祖”、“初祖”。神农,农业的开创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