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告诉我一个有关艺术的故事,要加题目,急需!

告诉我一个有关艺术的故事,要加题目,急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948 更新时间:2024/2/25 12:59:55

王献之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

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

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历史上母爱子子敬母的故事

孟母三迁还有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被公认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至今仍为书法爱好者酷爱。“坦腹东床”的故事说的就是王羲之。晋代太尉郗鉴派一个门客到丞相王导家去选女婿,王导领着门客“就东厢遍观子弟”。门客回来复命,对郗鉴说:“王家的年青人都不错,但是听到有人选女婿,却变得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坦腹吃饭的,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婿。”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他。这位女婿就是王羲之。这就是“坦腹东床”代表择婿的典故。遂用“东床”“东坦”代指女婿。下面给家长朋友说一段王羲之夫妇俩教子习书法的故事。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法绘画赞不绝口,小献之滋长了骄傲情绪。献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一天,小献之问母亲郗氏:“我只要再写上三年就行了吧?”妈妈摇摇头。“五年总行了吧?”妈妈又摇摇头。献之急了,冲着妈妈说:“那您说究竟要多长时间?”“你要记住,写完院里这18缸水,你的字才会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会站得直立得稳。”献之一回头,原来父亲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献之心中不服,啥都没说,一咬牙又练了5年,把一大堆写好的字给父亲看,希望听到几句表扬的话。谁知,王羲之一张张掀过,一个劲地摇头。掀到一个“大”字,父亲现出了较满意的表情,随手在“大”字下填了一个点,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小献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并说:“我又练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亲的字样练的。您仔细看看,我和父亲的字还有什么不同?”母亲果然认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着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个点儿,叹了口气说:“吾儿磨尽三缸水,惟有一点似羲之。”献之听后泄气了,有气无力地说:“难啊!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有好结果呢?”母亲见他的骄气已经消尽了,就鼓励他说:“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没有过不去的河、翻不过的山。你只要像这几年一样坚持不懈地练下去,就一定会达到目的的!”献之听完后深受感动,又锲而不舍地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献之练字用尽了18大缸水,在书法上突飞猛进。后来,王献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们称为“二王”。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你如何评价甘肃老农民张万昌苦练唐楷19年,实力可压倒书法专家?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首先我对题主这个问题的提法觉得有些不妥。一个人苦练唐楷19年,取得压倒书法专家这样的事情是完全合乎常理的,老农民怎么了?老农民就得学38年才能超越书法家吗?我又去百度了一下,张万昌虽然曾经是农民,但现在的张万昌有字有号,头衔装满一大筐,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定西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政协通渭县第九

  • 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 要求与例句句式一样 写两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有了周易的奥秘和哲理,有了中国书法一脉相承,才有了王羲之洗笔墨池的典故,也才有了中国书法书圣的称号。有了中国画的写意传神,才有了吴道子画龙点睛的故事,也才有了画坛圣手的美名流芳百世。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形成就进入了艺术时期。书法艺术的时代有五个高峰:1、西周;卜辞文字影响着金文的发展。2、汉代;隶书

  • 有关书法家的故事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有关书法家的故事有:1、萧何深思题匾(西汉)。西汉大臣萧何协助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因为他的功绩大,刘邦就封他为赞部候,后来又升他做相国。萧何的字写得非常好,尤其擅长用秃笔在牌匾上写字。有一次,有人请萧何为一座新砌成的宫殿题写一个殿名,萧何苦思冥想了三个月后,才动笔写。写的那天,有人听说萧何想了三个月才

  • “画固好,但添个黄鹂,便失我言外之意”的意思拜托了各位 谢谢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燃腊余韵》载的一段故事:林韫林,福建莆田人,暮春济宁道上得诗“老树深深俯碧泉,隔林依约起炊烟。再添一个黄鹂语,便是江南二月天。”有人根据诗意绘成一幅扇面。林韫林见后说:“画固好,但真添个黄鹂,便失我言外之情矣。”可以想见,这蹩脚画匠肯定是画了两只黄鹂在扇面上无疑,简单粗俗的做法,引得作者不快,被直

  • 小弟跪求童话小说 [三个羽毛]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看看是不是这个:从前有个国王,他有三个儿子。老大和老二聪明伶俐,小儿子却头脑简单,不爱说话,人们管他叫缺心眼。国王年纪大了,身体虚弱,想到身后之事,觉得难以确定究竟由哪个儿子来继承王位。他把三个儿子找来对他们说:你们谁带回来的地毯最漂亮,谁就能继承王位。他认为这样他们就没什么可争辩的了。他将儿子们领

  • 始逾⑧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意思:刚出了府门,就有喜欢诗画的人争着来用一千钱买一把扇子。逾:走出。原文: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意思:刚出了府门,就有喜欢诗画的人争着来用一千钱买一把扇子,拿的扇子马上卖完了,来得晚的人想买也买不到,甚至到了非常懊悔地离开的地步。出自(宋)何(y

  • 程颢、王勃是中国古代书法家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程颢是北宋思想家,与其弟程颐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就是说杨时拜见程颐的故事。王勃是初唐文学家,“初唐四杰”之首,才华横溢,代表作《滕王阁序》。但英年早逝,只活了27岁。《红楼梦诗词书画作品集》2010年10月由(北京)西藏出版社出版。《红楼梦诗词书画作品集》由书

  • 苏扇的扇骨材料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扇骨材料以竹片为主,精工细作,达数百种之多,水磨扇骨更为上品。扇面大多用棉料宣纸裱成,有“素面”和“画面”两种。画面由名家作各种书画。素面有仿古白素面、金面等多种。由于以上特点,苏州折扇已不止是生风用具,而成为人们收藏的珍品。明清两代为苏扇鼎盛时期,名家辈出,制作愈见精良。小小方寸之间成了历代名家的

  • 丝绸之路起点之争在西安还是洛阳?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长安自古帝王都,管你承认不承认,这就是历史共识,西周,秦,西汉,唐四个强大的王朝建都西安,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直到辉煌的历史画卷,这就够了。那些短命王朝不算也罢,西安中国第一古都就杵在那!为世界所公认,不服,大家投票看谁的得票多,再不服,有本事把西安伟大而辉煌的历史给灭了!否则,少皮干!有异议

  • 屠猫记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本书作者根据民间故事、工人手记、警察档案、读者来信等非权威文本探讨18世纪法国的思维方式,并且为之赋予意义和感情。第一章鹅妈妈讲故事法国民间故事集。从一个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小红帽下手,写了小红帽的来源、欧洲各个国家小红帽的不同版本,以及一些学者对小红帽的不同解释。从童话故事入手,不仅仅是简单追本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