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崇明岛的扁担戏流行于何时?

崇明岛的扁担戏流行于何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183 更新时间:2024/1/23 10:06:58

崇明扁担戏是一种非常有个性、有特点的民间戏剧。平时,民间艺人用一根扁担,一端挑着小舞台,一端挑着高脚凳,走村串户行走在乡间。如果有人邀请演出,就选择一个较为平整的场地,放下供表演者坐的高脚凳子,再把扁担的一头插入凳子下横档的榫里,将上端小舞台加以固定,然后表演者躲入到小舞台后边,坐到用拖地布幔围起来的高脚凳子上,双脚踩响在高脚凳凳面下横档上的锣钹,一阵击打之后开始表演。表演者操动套在手指上的布袋木偶,用嘴来来摹拟剧中故事情节里人物的道白、唱腔,间或还辅之描述打斗、格杀的口技等。这种一个人既当演员,又当伴奏员;既用手指演绎角色,又用嘴巴演唱台词、摹拟口技的戏剧,在崇明岛上被称为“木人头戏”,是木偶戏的一种,有关行家将这种一人表演的布袋木偶戏称之为“扁担戏”。崇明的“木人头戏”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由苏州传入,当时一位李姓艺人来到崇明演出,当地人顾再之拜他为师,后又传朱少云等十余人,于是“木人头戏”便在崇明流传开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县文化馆曾和有“木人头戏”担子的文化站,对木偶艺人进行访问,帮助他们加工道具,1956年曾集中九付木人头戏担子举行过会演。六十年代后“木人头戏”沉寂了,到八十年初又可开演了,但仅存中兴镇朱家几付担子,朱家已传三代,第一代为朱克成、第二代为朱学文、第三代为朱雪山等六人。1983年春节朱雪山应上海民间文艺研究会邀请到上海美术馆参加上海市民间艺术展演,上海电视台在新闻中播放了他的演出录像,《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均载文作报导、介绍。1984年9月,朱雪山又应上海木偶剧团邀请,在风雷剧场为外国人士和我国戏曲界人士演出,受到国际友人的好评和行家的赞赏。2006年6月8日,在上海三山会馆举办的“2006年文化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民间收藏展”上,朱雪山又作了表演,吸引了中外人士,受到高度评价,文汇报、新民晚报均刊登照片予以报导,使更多的人知道崇明扁担戏。目前,朱家六人偶尔在农闲时演出,主要剧目有《武松夜战蜈蚣岭》、《薛仁贵大破摩天岭》、《唐僧取经》、《罗通扫北》等。

崇明扁担戏被誉为世界三大木偶戏之一,因其“一副扁担一台戏,一人演戏百人看”而得名,在崇明岛上被俗称为“木人头戏”,已濒临失传。相传崇明扁担戏在清朝嘉庆年间由苏州传入,当时一位姓李的艺人来到崇明演出,有当地人拜其为师。扁担戏的独特之处在于剧情紧凑、技法严密、敲锣击鼓、说唱吹做全由一人担当,能在短则三、五分钟,长则半小时的演出过程中,将人物声色,甚至鸡鸣狗吠、马嘶狼嚎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我的家乡崇明》 作文 快!!!!!!!!!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如下:崇明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位于上海境内,是个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好地方。那儿有许多美轮美奂的游览胜地,如果你不信,就随我一起去游览一番。我第一站游览的是崇明岛的东平国际森林公园。东平国家森林公园面积358公顷,是华东地区最大是平原人造森林公园,公园里林竹茂盛,花果飘香,百灵鸟歌唱,曲径通幽,碧波

  • {刻舟记}中的刻舟雕刻的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歌窈窕之章。江流有声,断岸千尺,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诵明月之诗。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于是携酒与鱼,以待子不时之须,复游于赤壁之下,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羽化而登仙。

  • 如何将非遗打造成城市名片?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文化,既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文化是否繁荣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更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后劲和前景方向。一座城市建筑是她的脊梁,环境是她的容貌,市民的文明素质就是她的灵魂。而文化作为承载文明的基石,特别是跨越时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对促进文明

  • 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题主的这个问题提的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丰富,但是遗失和丢掉的也不少;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到了非得解决的时候;宣传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有两篇课文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一个是《口技》,一个是《通天绳》(其实什

  • 上海崇明花朝节开幕,你如何看待这项传统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我觉得这种传统文化是非常好的,因为上海崇明花朝节的由来是非常久远的,也是纪念百花盛开的时候,在民间俗称是花神节,最早的时候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在古代的时候,全国各地都是有花神庙的出现,到了花朝节的时候,老百姓都会汇聚到花神庙里面进行朝拜,祈福。文人雅士也会相约一起赏花作诗,能够有更好的诗句做出。上海

  • 短一点的传说故事(50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1)希腊神话传说,水仙原是个美男子,他不爱任何一个少女,而有一次,他在一山泉饮水,见到水中自己的影子时,便对自己发生了爱情。当他扑向水中拥抱自己影子时,灵魂便与肉体分离,化为一株漂亮的水仙。(2)传说崇明水仙来自福建。那是唐代武则天女皇要百花同时开放于她的御花园,天上司花神不敢违旨,福建的水仙花六

  • 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的译文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 崇明岛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崇明岛为何称崇明。据传,唐朝时,长江口涨起了东西并列的两个沙洲,略小的东沙呈圆形,象个太阳,较大的西沙卧蚕状,两头尖尖,恰似一轮弯月。日月并列而成明字。至于崇明的来历,就更玄了。有人说“崇”字有高意,高出水面故曰“崇”。有人说海岛新涨之时,潮落露出水面,潮涨淹于江,忽隐忽现,时有时灭,故人们称之为祟

  • 小伙做泥塑怀念艺人,民间手艺人为何这样多?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泥塑是中国最古老最原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平顶山市鲁山县王忠富泥塑,他的作品主题主要反映了农村农民的工作生活场景和中原风情。他的作品简单、粗糙、夸张、巧妙。人物看起来很真实,很无辜。他们都很有趣,生活很踏实。它们具有回归自然的艺术感染力,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作品因为“大拙”而“美”。王

  • 非遗手艺年轻化会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

    在很早互联网还并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没有办法去了解到非遗文化的信息,虽然当时也有很多年轻人对非遗文化产生兴趣,但是他们也没有办法去真正的体会到非遗文化的特色和特点,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也通过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去了解到了非遗文化,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那如今非遗手艺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