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天津关于春节的非遗文化,杨柳青年画一定名列其中。杨柳青地处天津西青区,它的年画制作在清朝中期达到了全盛时期,全镇连同附近的30多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带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成为名副其实的年画之乡。
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萃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曲艺术的精华,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既有版味、木味,又富有手绘的色彩斑澜与工艺性。
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此中奇异的是,通常人们画画都是坐在凳子上伏在桌子上,但杨柳青年画却是要站立在地上往“门板”上画,画室里安了一排可以随意开合的门板,人们叫它“画门子”,印上了轮廓的宣纸贴在上面,画师就站在画门子前面一边画一边端详,一边端详一边画,精益求精直至无懈可击方才收笔.
一幅版的初稿下来,少则三天五天,多则十天半月,不怕推敲反复,也不怕推倒重来,一丝不苟专注度诚,这也是杨柳青年画屿立百年不倒的原因。
而后期制作,更是花费较多的工夫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极具中国风情。在中国版画史上与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杨柳青年画笔法细腻、色彩明艳、取材内容丰富广泛,归结起来有娃娃仕女、戏曲故事、时样节景、花果清供等类别,如《麒麟送子》《五子夺莲》《忠义堂》《文姬归汉》《五谷丰登》等很受人们的喜爱。主题多侧重寓意、写实,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
胖娃娃是杨柳青年画中一个常见的题材,如年画《连年有余》,画面上的娃娃“童颜佛身,戏姿武架”,怀抱鲤鱼,手持莲花,取其谐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为年画中的经典,被各地模仿借鉴。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
现在虽然过年贴年画的人少了许多,杨柳青年画逐渐退出市场,但是作为民间艺术的结晶,曾在多个国家展出,以艺术的形式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