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不断发展,时代永远向前,很多老手艺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我的身边就有俩个活生生的例子。
一个是我五爷,五爷会编竹篮子,竹笊篱,竹虾箩筐。从我小时到我中年,记忆中五爷总是坐在门口俩手不停地忙。夏天农闲时的中午和晚上,我们都在一起说笑,他总是坐在一边,要么用竹刀把整棵竹子理成一根根细长的竹篾,要么就是俩手不停,一只手扶着,另一只手就像拨弄琴弦一样,不一会儿,一只竹篮的雏形就成了。多少年过去,五爷在我心中一直是这样忙碌而又灵巧的样子,靠着这门手艺,五爷一家一直衣食无忧。最近这五六年来,五爷逐渐放下了自己一生的手艺,一是年龄大了,八十多岁了;二是现在买这些东西的人明显少了,这些逐渐被现代的东西代替,用的人也明显少了,五爷的手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第二个是编蓑衣,我奶奶是我村里编蓑衣最好的老人。每年秋天,我们都要割很多编蓑衣的草,那是一种特殊的草,长在水里,秋天雨水少了,草也成熟了,割下来晾晒几天后,奶奶就开始编。蓑衣是挂在架子上完成的,奶奶怎么编的不记得了。小时候夏天经常穿着,可以挡雨又可以遮阴还透气。随着奶奶的去世,这一手艺也失传了。有时我想,即使奶奶还在世,现在谁还会披着蓑衣呢?我们早已经有方便的雨衣雨伞了,浪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编一件蓑衣也没有人穿了?
一些传统老手艺的消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他们当时产生的时候,就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消失了,必然有让他们消失的社会原因。社会总是进步的,消失了的一定有更好的去代替,所以不必刻意去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