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于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对中华民族五年年文明的延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西方各个国家并不承认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直到在20世纪初发现甲骨文才把中国的历史延续到3000年以前,最近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找回失落的中华历史年表的一个浩大的工程,但由于缺乏文字记载资料,现在还是属于悬而未决的。即使提出了一些理论也是比较牵强的,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夏、商、周三代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意义?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在延续了约471年后被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根据史书记载,夏的开创者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夏朝是氏族城邦联盟到封建国家的过渡期,因此没有明确的疆域。夏氏族与其他城邦的关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国与朝贡国一样,方国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诸侯国。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先商”“早商”;第三阶段“晚商”三个阶段延续500余年。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共计790年。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周朝实行分封制,周王则为“天下共主”。周王朝继承了夏商两代,是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王朝。在周朝中后期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社会的重要三个朝代,这三个朝代是社会生产力相对原始社会有极大的提高的三个朝代,为封建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生产力和物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