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农历年的岁首。除夕是农历年的岁末。春节一般是指这二天,是农历新旧年过渡的日子,也称“过年”。
春节是中国古老,而又传统的节日。也是炎黄子孙,最盛大的节日。自西汉以来,一直延续至今。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其中,从初一至十五最为盛况。
经过千百年的岁月沉淀和发展,形成了一些固定的风俗和习惯。春节期间都会举行一些庆祝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此繁杂的仪式己逐渐淡化。现在的春节,以完全趋于简化。
你的家乡过年的时候有哪些非常有意思的习俗?
谢邀简答:我去过的地方不多,我认为东西南北,各有差异。除了少数民族过春节,有些差异以外,大多数过春节的习俗都差不多。
单从面食上讲,我们这个地方过春节,是按属相蒸面食。
如2018年是狗年,就蒸狗图案的面食,今年是猪年,就蒸猪图案的面食。当然,其他属相图案的也有……
另外,就是缝一对小公鸡的荷包,缝在小孩的胳膊上,其寓意是公鸡啼鸣报春。让小孩沐浴着阳光雨露,迎着春风,茁壮成长。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
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是新年,大年,新岁。古时候春节曾经专指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也被看成是新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春节)。
中华民族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和来历有很多记载或者传说,由于本人知识浅薄,暂且不讨论。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198次常务会议通过将春节列为国家法假日。
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施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以示庆祝,这些活动都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祈愿安康等等为主要内容。
年节(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然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只是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日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开始起,人们就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所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西周初年,已经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祭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比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等各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要齐想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对过去一年的关照,祁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得到更多的福佑。春节是合家团圆,敦亲睦族,祭祀列祖列宗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摆)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年)。到晚上23点正月初一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鸣,辞旧岁,迎新年(春)的活动达到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敬神佛,祭列祖列宗,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然后再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过了正月初一,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欢庆新年……
虽然古人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是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新年才算结束。
我家乡的春节习俗归纳为:杀猪宰羊,喝好酒,吃美味佳肴,扫尘,穿新衣服,接灶神,守岁,发红包,拜年,贴春联,挂灯笼,贴门神,挂年画,放鞭炮,看春晚,敬神,祭祖,接财神,耍狮子,舞龙灯……等等习俗。
在外工作的朋友们,年关将至,回家过年,你准备好了吗?
关于春节的习俗很多,不胜枚举,各具民族特色。小阅历有限,欢迎网友补充点评,谢谢。
注明:图片来自百度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