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昔日清朝皇后佩戴的通草花,全国仅剩两八旬老翁会做,会失传吗?

昔日清朝皇后佩戴的通草花,全国仅剩两八旬老翁会做,会失传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404 更新时间:2024/1/24 12:20:05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化博大精深,艺术百花齐放,特别是一些民间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工艺更是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在扬州旅游期间,我们在当地一个叫486的非遗文化聚集园区就看到很多丰富多彩、争奇斗艳的民间艺术仅我们印象深刻,比如说本文要大家介绍的通草花便是其中之一。

古代扬州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城乡仕女均喜装饰,以戴花为美。观《芍药谱》云:“扬人无贵贱皆戴花。”民间节日和寺庙里也常以各种工艺花为装饰。因此,扬州制花业在民间植根尤深,发展迅猛,成为全国工艺花的制作中心和集散地之一。

通草花是工艺花的一种,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是中国人工制作花类最早的工艺之一。据《扬州画舫录》记载,通草花在清乾隆时就声名鹊起,后民国时日渐衰落。直到1953年,通草花艺人钱宏才首创了通草菊花盆景,开拓了通草花创作生产的新领域,后来更发展到有牡丹、杜鹃、梅花、腊梅等数十种,成为人们喜用的室内装饰陈列品,并开始出口国外。

翻开历史尘封的旧卷,早在唐宋时期便有出现,而且深得人们的喜欢,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在他的《四花相似说》便有相关记载:“荼縻花似通草花,桃花似蜡花,海棠花似绢花,罂粟花似纸花。”而《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则说:“只见两个妇女,得面红颊赤。上手的提着一瓶酒,下手的把着两朵通草花。”近代的郭沫若也在《反正前后》第二篇中提到:“两边的鬓上各各倒插一朵通草花。”等都对其有所描述。

我们在扬州486非遗园区看到的是五十年代首创通草花盆景的钱宏才之弟钱宏仁,一位年近八旬的白发老人,据老人介绍,他十几岁就开始接触通草花,那时候家里的父亲与哥哥都是这方面的艺人,后来耳濡目染渐渐也喜欢上了这种民间艺术,从家人的身上拿起了传承的接力棒。

通草花的材料取自云贵高原的名贵药材通草(如上图),做出来的工艺花质地柔和、色调秀雅,可与真花媲美,而且永不凋谢,做为装饰品可以摆很长的时间,古代多作为贡品进入宫庭,有的甚至还将其做为头饰佩戴,前段时间热播的《延禧攻略》中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便倡导节俭,不御珠翠,而以通草绒花为饰。

通草花的制作工艺复杂,先将通草木的根茎经过特殊的工艺捻成纸一样的薄片子,再根据所做花的需要,剪成相应的形状,用手捻成花瓣,然后串杆子、捻叶子等十二道工序,这些花的根、茎、叶、吐花都是纯手工制作出来的。

漂白、裱草片、染色、捏瓣、做叶子、传杆子、栽盆、装镜框、整理……这些工艺说起来简单,但是一道一道的做起来却是非常繁锁而枯燥的事,而且还需要很多技巧,比如说做花瓣的时候,通草片需要加湿,才有韧性,才适合将其捏、捻、揉成各种花瓣造型,否则容易碎裂。

即使是看似普通的通草花的叶子,制作起来也并不容易。在操作的过程中,手劲力度大小非常关键,也十分难以把握,需要非常耐心和细心,太小的力,花瓣不容易成形,力度太大,通草片就会辗碎。为了让花叶具有天然叶子脉络分明的特点,传统的扬州通草花叶子都是在砖头上雕出片片树叶,再用通草进行压制,按照道理说,每一种花都要配套不同的叶子专用砖头。为了这些叶子,他们可没少下功夫,在路上走着就把叶子和花都记在心上,回去再用刻刀一笔笔刻印在砖头上,如刻印章一样。最多的时候,家里积攒了上百个砖头叶子样子,无一重复。

钱大师讲,要做好通草花,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最基础的剪纸必须要会,首先得按照需要剪出符合要求的形状,有的看起来简单,但如果没有剪纸功底,剪出来很多都是废纸。再比如说,对于通草花的吸水程度也要有所掌握,这不是一天两天都能够掌握的,需要长时间的日积月累,全凭手艺人的经验,差一时半刻都不能成形:吸水不够,通草一捏就脆了;吸水太多,花瓣直接就会被捏扁。捏、捻、搓,是通草花制作的绝技。这套工序看似简单,但要捏搓出形状各异的花瓣和枝叶,全凭艺人心中的感觉和手下的功夫,这绝对不是简单的依瓢画葫芦就能完成的。

通草花被誉为工艺花中的“阳春白雪”,需要制作者悉心揣摩,求准求精,才能做出形神兼备、活色生香的精品。坐下来稍许尝试一番,复杂技艺需要非常专注,而且坐就是一天,很多人一天下来就会觉得腰酸背疼,没有定力和耐心,是一定做不好。想到这里,我不禁再次对眼前这位坚持这项技艺半个世纪的老人深感敬佩。

如今,全国通草花技艺的传承人仅剩下戴春富和钱宏仁两位八旬老翁,他们也曾尝试过各种方法免费收徒,到老年大学授课,来找他学习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然而走了来,来了走,根本没有人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前几年有一位90后的小姑娘跟着学了四年,去年还是离开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距离渭南市区多少公里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驾车路线:全程约745.0公里起点:生态1.重庆市内驾车方案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中山路行驶140米,左转2)行驶80米,左前方转弯3)行驶22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辽宁路4)沿辽宁路行驶110米,直行进入天生路5)沿天生路行驶3.0公里,直行进入双柏路6)沿双柏路行驶370米,直行7)行驶70

  • 民间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

  • 尧头窑远足感想的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思索一些东西,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这就是观察的过程,观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观察决不要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广义的更有实际意义的观察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二)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好“烂

  • 渭南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悠久的历史、灿若星汉的文化与壮丽的山川河流交相辉映,风景名胜荟萃,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奇险峻秀的西岳华山,傲居五岳之首,进出道路畅通,高空索道飞架,是驰名中外的融休闲、度假、娱乐、游览于一体的旅游胜地;集山河川塬自然景观与元明古建人文景观之大成的黄河龙门旅游景区,有“北国小三峡”之称;闻名全国

  • 非遗相声演出现场,72岁刘洪沂悍然一摔,为何说是主流演员最后的颜面?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非遗相声演出现场,72岁刘洪沂悍然一摔,为何说是主流演员最后的颜面?因为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相声演员,而且在这次演出中出现了很多大腕名家,秉承的是下基层的传统,虽然他今年已经72岁了,但是他表演了僵尸摔,让很多后辈都是特别敬佩的。72岁的刘洪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小品现场摔倒,被很多人称为流行演员的最

  • 依据“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这一内容,写一段文字,向家长描绘一下神奇魅力的山市,300字左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忽然听说东海之上有座仙山,坐落在虚无缥缈的云海间。玲珑的楼阁上,萦绕着五色祥瑞之云,楼里面住着风姿绰约的天仙。在寻觅希望即将破灭之际,接以“忽闻”,使文章叙述陡起波澜。而由“忽闻”转入肯定性叙述,点逗出“仙山”后,复接以“虚无飘渺”之词再

  • 什么是京剧?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1]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1]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

  • 文种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1)“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文种没听范蠡的劝告,在越国称霸时留下。结果勾践对他说:“先生教我七种杀人方法,我只用三种就灭了吴国,剩下的就在先生身上试验吧!”文种只好自杀了。《史记越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解剑而坐道:“寡人闻之,志士

  • 张家港有哪些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张家港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序号项目名称类别申报理由申报及保护、传承主要责任单位1沙洲花边工艺民间手工技艺流传于张家港市(原沙洲县)杨舍镇及周边集镇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它采用针织工艺,将花线勾结成各种图案,花式丰富,技法精细。作为家居装饰品,曾远销海外。杨舍镇人民政府2墉桥唱春曲艺历史悠久

  •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现予公布。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