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桀犬吠尧"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桀犬吠尧"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063 更新时间:2024/3/10 15:40:41

如何解释成语“犬吠”?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桀犬吠尧

【拼音】:jiéquǎnfèiyáo

【解释】:桀的犬向尧狂吠。比喻奴才一心为他的主了效劳。

【成语故事】:

“桀犬吠尧”由“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战国策·齐策六》)发展来,西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则云“桀之犬可使吠尧”。

西汉景帝时,有个名叫邹阳的文士,“为人有智略,慷慨不苟合”。起初,他和文学家枚乘等人都在吴王刘濞手下做事。因他们不但有文才,而且也有口才,所以很受器重。后来,吴王阴谋叛乱,邹阳不愿随从,便上书劝谏。可吴王刘濞听不进去,邹阳便和枚乘等人一起投奔了梁孝王刘武。但是梁孝王的心腹公孙诡等人嫉妒邹阳,在梁孝王面前说了邹阳等不少的坏话。梁孝王一怒之下便将邹阳关进监牢,并准备把他处死。邹阳在狱中上书梁孝王,为自己辩白,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名文《狱中上梁王书》。

邹阳在信中列举了大量历史上名人被疑甚至被迫害至死而实际上都是忠贞之士的事例,提醒梁孝王细察真情,重用贤才,不要冤枉好人。他还说道:“今人主(实指梁孝王)诚能去骄傲之心,怀可极之意,披心腹,见情素,堕肝胆,施德厚,终与之穷达,无爱于土,则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何况因万乘之权,假圣王之资乎!”

梁孝王看了很受感动,便将邹阳释放出狱。

“跖”,指“盗跖”;“由”,指许由,传说是个“高尚的”隐士。“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意思是暴君的狗可以听从指使去咬圣王,大盗的门客可以去刺杀高尚的人。后人从这里概括出“桀犬吠尧”成语,比喻奴才、走狗一心为主子卖命,不分是非,不分好歹,尽干坏事。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居安思危"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居安思危”?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居安思危【拼音】:jūānsīwēi【解释】: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成语故事】: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

  • 成语"汗流浃背"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汗流浃背”?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汗流浃背【拼音】:hànliújiābèi【解释】: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成语故事】:有一天汉文帝想了解一下国家与人民百姓的事情

  • 成语"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自相矛盾”?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自相矛盾【拼音】:zìxiāngmáodùn【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成语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说自己所卖的盾坚固无比,

  • 历史文化探索:目不窥园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目不窥园,意思是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出自《汉书·董仲舒传》。那么典故目不窥园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目不窥园的主人公-董仲舒【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儒学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

  • 历史文化探索:骑鹤上扬州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骑鹤上扬州意思是因以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出自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那么成语骑鹤上扬州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

  • 成语"相敬如宾"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相敬如宾”?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相敬如宾【拼音】:xiāngjìngrúbīn【解释】: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待宾客一样。【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一次,晋国国君晋文公派大夫胥臣出使鲁国。胥臣回来时路过冀地。他看见路旁有

  • 成语"四面楚歌"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四面楚歌"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四面楚歌”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四面楚歌”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

  • 成语"老生常谈"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老生常谈”?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老生常谈【拼音】:lǎoshēngchángtán【解释】:老书生经常说的话。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成语故事】:故事三国时候,有个名叫管辂的人,从小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光其喜爱天文。

  • 成语"连篇累牍"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连篇累牍”?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连篇累牍【拼音】:liánpiānlěidú【解释】:累:重叠;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成语故事】:“连篇累牍”出自隋朝李谔《上书正文体》(见《隋书·李谔传》)。隋朝初年,隋

  • 成语"穷兵黩武"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穷兵黩武”?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穷兵黩武【拼音】:qióngbīngdúwǔ【解释】: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成语故事】:东吴后期的名将陆抗,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带领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