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高山流水是什么释义?这个历史典故又有怎样的成长心语?

高山流水是什么释义?这个历史典故又有怎样的成长心语?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569 更新时间:2024/1/20 4:56:25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掌故;二指诗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高山流水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问》。

【释义】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难遇,也比喻乐曲高妙。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高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从此以后,琴艺精进。不久,老师见他已经学成,便让他自行离去。于是,俞伯牙开始四处游历。

一天晚上,俞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心中有所感受,便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俞伯牙闻声望去,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暗自吃惊,想不到一个樵夫竟有如此高的欣赏能力。他故意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他又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于是,两人成了心心相印的挚友,并约好明年中秋十五在此相约赏中秋。

没想到第二年中秋钟子期却死了。俞伯牙到他的坟前去祭奠,奏了一首哀伤的曲子后,便将琴摔碎了,发誓从此以后不再抚琴。

【成长心语】

琴音好弹,知音难觅,这就是在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琴不弹的原因。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行为在社会上是需要回应的。一个人弹琴弹得好,还得有人能够欣赏,如果没有人能够欣赏,则无异于对牛弹琴。人有时候确实是为别人而活着的,为知己而活。知己,能彼此读懂对方的每一个眼神,能明白对方每句话的含义;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语言;他们无须花言巧语,也无须朝夕相处;他们不在乎对方的相貌,也不在乎对方的贫陋;他们从来都不刻意隐瞒自己,因为在知己面前自己无所遁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历史文化探索:上下其手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上下其手,汉语成语,拼音为shàngxiàqíshǒu,比喻暗中勾结,随意玩弄手法,串通作弊。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时期,楚秦联合讨吴,吴国听到消息作了防守准备。楚王就撒回部队转向郑国,乘其不备打败了郑国的守兵,楚军将领穿封戌把郑军将领皇颉俘

  • 历史文化探索:梁上君子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梁上君子,拼音是liángshàngjūnzǐ,意思是躲在梁上的君子,窃贼的代称,比喻小偷,现在有时也指脱离实际的人。出自《后汉书·陈寔自传》。那么成语梁上君子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东汉时期,在颍(yǐng)川有个县官叫陈实,他办事公正,很有声望。一天夜里,

  • 历史文化探索:信口雌黄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妄作评论。出自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西晋时期,朝廷大臣有位出名的清谈家名叫王衍,他在年少的时侯就伶牙俐齿,神采不凡。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王衍做太子舍人,任尚书郎

  • 成语"海角天涯"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海角天涯”?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海角天涯【拼音】:hǎijiǎotiānyá【解释】: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成语故事】: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他两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

  • 成语"人死留名"是什么意思?"人死留名"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人死留名”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人死留名”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死留名】故事的主人公:王彦章(863年―923年),字贤明(一作子明),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人死留名】是什么意思?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死后可

  • 成语"七上八下"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七上八下”?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七上八下qīshàngbāxià[成语解释]形容心里慌乱不安。[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近义词]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反义词]心安理得、若无其事

  • 历史文化探索:独占鳌头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独占鳌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úzhànáotóu,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宋朝时期,宋仁宗当政时包拯建议加试恩科的政策被采纳,公告文书发到湖广的时侯,家住湖广的范仲禹被文书吓住了。这范仲禹虽然是个学富五车的读书人,但是却家徒四壁,只能勉强糊口过日子。听到加试恩科的消息后范

  • 如何理解成语"有备无患"?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有备无患”?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有备无患【拼音】:yǒubèiwúhuàn【解释】: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成语故事】:有一次,宋、齐等十二个国家联合攻打郑国,眼看自己国家的兵力不足,郑国的国君急忙

  • 成语"众怒难犯"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众怒难犯【拼音】:zhòngnùnánfàn【解释】:犯:触犯、冒犯。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郑国掌握朝政大权的是子驷。大夫尉止与子驷平素不和,尉止便纠集宗族的一伙人发动叛乱。他们打进宫廷,杀死了子驷等人,并将郑简公劫持到北宫。司徒子孔因为

  • 成语"举足轻重"是什么意思?"举足轻重"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举足轻重”是什么意思?“举足轻重”有什么典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举足轻重】故事的主人公:窦融(前16年—62年)新莽末至东汉时期军阀、名臣,新莽末曾从王匡镇压绿林、赤眉,拜波水将军。后归刘玄,为张掖属国都尉。【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