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人死留名"是什么意思?"人死留名"有什么典故?

成语"人死留名"是什么意思?"人死留名"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34 更新时间:2024/1/18 11:57:20

还不知道:成语“人死留名”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人死留名”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人死留名】故事的主人公:

王彦章(863年―923年),字贤明(一作子明),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

【人死留名】是什么意思?

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

【人死留名】出自哪里?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王彦章传》:“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人死留名】词语辨析:

【人死留名读音】:rénsǐliúmíng

【人死留名的近义词】:千古留名、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人死留名的反义词】:遗臭万年、默默无闻

【人死留名歇后语】:豹死留皮

【人死留名用法】:复句式;作分句;常与“豹死留皮”连用

【人死留名】典故:

五代时期有一个著名的著名武将叫王彦章,他年轻时跟随梁太祖朱温转战各地;朱温死后,他又为即位皇帝朱友贞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与后梁对敌的后唐,更是猛士如云。李克用李存孝李存勖李嗣源,李存审,周德威,都是勇冠三军的一时名将。而王彦章就敢看不起他们,号称“善骑射,胆勇过人”的后唐庄宗李存勖,在王彦章眼中,不过是“何足惧”的“斗鸡小儿”。

当时,晋、唐两国都是梁的劲敌,战事频仍。一次,晋军攻破道州,俘虏了王彦章的妻子和儿女,把他们带到太原。为了诱降王彦章,晋军没有杀害他的亲人,还专门给他们建了个宅院,饮食行居,待遇都很优厚。然后,晋国派出使者秘密和王彦章接触,进行劝降。王彦章拒不投降,毅然杀掉了晋国使者。

帝朱友贞昏庸无能,朝政大事把持在一伙好臣手里。这些人嫉贤妒能,使王彦章的军事才华不得施展,致使梁国连连失地。后来,当王彦章攻打后唐连续两次失败后,向来对他有反感的人趁机向末帝说王彦章的坏话,最后王彦章被罢免了兵权。不到半年,后梁江山不保,只好再度请出王彦章。

一次,王彦章被唐兵活捉了,后唐庄宗很赏识他,想让他做将领,王彦章说:“哪有当将领的人,早上替这个国家效力,晚上又为另一个国家做事的?所以请大王给我一刀,我没有怨言,只会感到很荣幸。”最后虽然他还是死了,但是却留下了很好的名声。

之前王彦章常常挂在嘴巴的一句话是——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而他也确实地实践到、做到。“人死留名”因而成为一句成语,用来说明一个人不管遭遇任何的困难和危险,也要意志坚定地保护节操,至死都要保有原来的美名。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七上八下"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七上八下”?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七上八下qīshàngbāxià[成语解释]形容心里慌乱不安。[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六回:“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近义词]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反义词]心安理得、若无其事

  • 历史文化探索:独占鳌头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独占鳌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úzhànáotóu,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宋朝时期,宋仁宗当政时包拯建议加试恩科的政策被采纳,公告文书发到湖广的时侯,家住湖广的范仲禹被文书吓住了。这范仲禹虽然是个学富五车的读书人,但是却家徒四壁,只能勉强糊口过日子。听到加试恩科的消息后范

  • 如何理解成语"有备无患"?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有备无患”?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有备无患【拼音】:yǒubèiwúhuàn【解释】: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成语故事】:有一次,宋、齐等十二个国家联合攻打郑国,眼看自己国家的兵力不足,郑国的国君急忙

  • 成语"众怒难犯"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众怒难犯【拼音】:zhòngnùnánfàn【解释】:犯:触犯、冒犯。群众的愤怒不可触犯。表示不可以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郑国掌握朝政大权的是子驷。大夫尉止与子驷平素不和,尉止便纠集宗族的一伙人发动叛乱。他们打进宫廷,杀死了子驷等人,并将郑简公劫持到北宫。司徒子孔因为

  • 成语"举足轻重"是什么意思?"举足轻重"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举足轻重”是什么意思?“举足轻重”有什么典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举足轻重】故事的主人公:窦融(前16年—62年)新莽末至东汉时期军阀、名臣,新莽末曾从王匡镇压绿林、赤眉,拜波水将军。后归刘玄,为张掖属国都尉。【举足轻重】

  • 成语"百丈竿头"出自于哪里?"百丈竿头"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百丈竿头”出自于哪里?成语“百丈竿头”是什么意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百丈竿头】故事的主人公:景岑,号招贤大师,人称“长沙和尚”,是宋朝时期的一位高僧。【百丈竿头】是什么意思?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百丈竿头】出自哪

  • 成语"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沐猴而冠"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沐猴而冠”的历史典故是什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快来看看吧。【沐猴而冠】故事的主人公: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以勇武闻名的军事家。韩生,秦朝人;项羽进入咸阳后,投项羽,为其谋臣。【沐猴而冠】是

  • 如何理解成语"缘木求鱼"?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缘木求鱼”?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缘木求鱼【拼音】:yuánmùqiúyú【解释】:缘木:爬树。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成语故事】: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用仁政征服天下

  • 成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拼音】:jīngchéngsuǒzhì,jīnshíwéikāi【解释】: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成语

  • 历史文化探索:董狐之笔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董狐之笔,拼音dǒnghúzhībǐ,意思是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出自《左传·宣公二年》。那么成语董狐之笔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董狐是春秋时晋国晋灵公在位时的一个史官。晋灵公年纪很轻就继位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