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难得糊涂的主人公是郑板桥,那么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难得糊涂的主人公是郑板桥,那么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601 更新时间:2023/12/17 1:28:11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掌故;二指诗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难得糊涂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难得糊涂,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清朝乾隆年间郑板桥传世的名言,乃是他为官之道与人生之路的自况。后人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幅的形式挂于家中,作为每每处世的警言。

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郑板桥受莒州知州之邀游历莒州。行至莒北碁山西山旺时,得当地王员外大宴款待,员外久闻板桥大名,并渴望得到其墨宝,就用当地名吃“糊涂菜”招待板桥。

糊涂菜就是先用面浆把鸡、鱼、肉等包裹起来,小火慢慢油炸,炸至表面金黄。

郑板桥品尝湖涂菜后,赞不绝口,就问王员外这些菜的名字,员外答:“我们当地叫糊涂菜。”员外见板桥正在兴头,就请板桥题字。

板桥早察其意,还是欣然提笔写下四个大字:难得糊涂。

从此,难得糊涂便流传开来。

乾隆年后,郑板桥所写的“难得糊涂”四个字竟象传单那样被制成各种礼品或是拓片或是作为像章推销,由此也引起人们对这位玩世不恭的郑板桥先生更增添了一层兴味;对“难得糊涂”也就出自自己的心理需求作出了解释,由此而顺延到对“难得糊涂”四个字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可是鉴于作者当时没有明确自己的意向,因而现时会产生出相异的认识。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过几副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副。

据说,“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有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流连忘返,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他的室中陈列了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十分叹赏。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

因砚台地,尚有许多空白,板桥说老先生应该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板桥一看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字画小字是:“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胶柱鼓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胶柱鼓瑟”?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胶柱鼓瑟【拼音】:jiāozhùgǔsè【解释】: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成语故事】:齐人跟赵人学习瑟这种乐器。他不去刻苦钻研演奏瑟的技术,却依照赵

  • 成语"顾曲周郎"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顾曲周郎”?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顾曲周郎【拼音】:gùqǔzhōuláng【解释】: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成语故事】:这句成语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

  • 成语"百川归海"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百川归海”?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百川归海【拼音】:bǎichuānguīhǎi【解释】: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成语故事】: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

  • 成语"拔山扛鼎"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拔山扛鼎"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拔山扛鼎”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拔山扛鼎”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朝末年,项羽少年时不喜欢读书写字,叔父项梁改教他击剑,他想学抵敌万人的本事,项梁教他兵法,他不肯认真钻研,但力气很大,能举起几百斤重的鼎。同刘邦争

  • 成语"不辨菽麦"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不辨菽麦”?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不辨菽麦【拼音】:bùbiànshūmài【解释】: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成语故事】:这句成语见于《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

  • 成语"愚公移山"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愚公移山【拼音】:yúgōngyíshān【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成语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先生,他的名字叫作愚公。愚公家的门口有两座好高好高的山,一座山叫太行,另一座山叫王屋。两座山正好挡在愚公家的门口,让愚公每天进出家里都要绕好远好远的路!有一天吃饭

  • 如何理解成语"与狐谋皮"?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与狐谋皮”?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与狐谋皮【拼音】:yǔhúmóupí【解释】:谋:商量。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成语故事】:周朝的时候,有一个人想办一席丰富的筵席,需要大量的

  • 成语"脚踏实地"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脚踏实地”?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脚踏实地【拼音】:jiǎotàshídì【解释】: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成语故事】: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曾编撰了我国最大的一部古代编年史--《资治通鉴》。他治学严谨、刻苦,为编撰《

  • 成语"下笔成篇"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下笔成篇”?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下笔成篇【拼音】:xiàbǐchéngpiān【解释】: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成语故事】:曹操的第四个儿子曹植,聪明好学,在十几岁时就读了好多诗论辞赋,写起文章来又快又好。曹操看

  • 历史文化探索:鸡鸣狗盗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鸡鸣狗盗,拼音是jīmínggǒudào,学雄鸡啼叫,装狗进行盗窃。意思是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多用作贬义,比喻那些既无真才实学,也无堂皇风度,只不过略有低下本领的人。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那么典故鸡鸣狗盗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史记·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