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唱筹量沙"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唱筹量沙"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907 更新时间:2024/1/19 7:30:41

解释成语“唱筹量沙”?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唱筹量沙

【拼音】:chàngchóuliángshā

【解释】:把沙当做米,量时高呼数字。比喻安定军心,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

【成语故事】:

南朝帝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十一月檀道济被授予督征讨诸军事,奉命率众伐北魏。

第二年一月,道济等自清水(清水即济水,位于今山东西部)赴救滑台(今河南滑县)。

北魏将领叔孙建、长孙道生率众截击。

十六日,道济军到达寿张,恰逢北魏安平公乙旃眷,遂领宁朔将军仲德、骁骑将军段宏等奋勇冲杀,大破之。

继而转战至高梁亭,斩北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

二月底,道济率军进至济水(黄河水道)。在二十多天里,与北魏军进行三十次战斗,多荻胜利。

不久,道济军抵达历城(今山东济南市郊),遭叔孙建等骑兵部队的截击,所带粮秣也被焚烧,因而难以继续前进。

这时,北魏部将安颉,司马楚之等乘机专攻滑台。

滑台守将朱修之坚守数月,终因供应不继,困顿不堪,滑台为北魏所占,修之被俘。

道济得知滑台失陷,又无粮秣接济,欲救不能,准备撤返。

此时,道济部下有投降北魏的士兵,将宋军缺粮的情况据实告诉以后,魏军立即追赶,企图一举歼灭道济军。

当道济率军撤退到邯郸市曲周县境内时,被追击的魏军包围。

檀道济命令士卒唱着数筹码量沙,把仅有的粮食盖在沙上,佯示粮足,以迷惑魏军。

魏军望见宋军一堆一堆的“粮食”,以为宋军并不缺粮,故将投降过来的宋兵视为“间谍”,而杀掉。

为了扭转局势,道济又心生一计,以士卒全穿上盔甲,唯有他一人穿白色衣服,带领部队从容出走。

魏军认为,道济及其部队在被包围的情况下,如此不慌不忙地撤走,一定预设有伏兵,故不敢近前聚歼。就这样,道济军得以安全返回。“唱筹量沙”,比喻为安定军心,制造假象,迷惑敌人。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胁肩谄笑"是什么意思?"胁肩谄笑"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胁肩谄笑”是什么意思?“胁肩谄笑”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胁肩谄笑】故事的主人公: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字子舆,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

  • 成语"闻一知十"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闻一知十"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闻一知十”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闻一知十”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闻一知十】故事的主人公: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典故颜回好学记载,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末卫国(

  • 成语"鸿鹄之志"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鸿鹄之志”?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鸿鹄之志【拼音】:hónghúzhīzhì【解释】: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成语故事】:秦朝末年,有个叫陈涉的人,是当时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陈涉小时候家里很穷,经常

  • 儒林外史里鲍文卿为何能够如鱼得水呢?他有哪些不同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外史》一书,“其至精之义,尤在辨别德器”(刘咸炘《小说裁论》)。作者从不像他抨击的势利之徒那样以身份标价格、分高下,而始终是以人品定贤否的,而且由于他对上流社会失望,又特别注重用贱行中的君子风来侧击、反讽那些“君子”队伍中的贱行,于是有了身为戏子,而品德却是上上人物的鲍文卿。常言道:大块一戏场,古

  • 成语"债台高筑"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详解债台高筑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债台高筑”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是形容欠债很多。出自《汉书·诸侯王表序》注引服虔说:周赧王欠债很多,无法偿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成语故事三千多年以前,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朝代的时候,周朝是十分兴盛的,这就是所谓"大周八百年"。可是传了八百多年

  • 成语"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不求甚解"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不求甚解”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参与【不求甚解】故事的主人公:主人公:陶渊明【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现多含贬义,形容用心不专。【不求甚解】出自哪里?晋·陶潜(陶渊明)《五

  • 成语"手不释卷"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手不释卷”?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手不释卷【拼音】:shǒubùshìjuàn【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成语故事】: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袭击荆州。水手一律身着白

  • 关于田稷退贿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田稷退贿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出类拔萃"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出类拔萃”?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出类拔萃【拼音】:chūlèibácuì【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成语故事】: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为孟子:孔子、伯夷和伊

  • 成语"孤注一掷"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孤注一掷”?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孤注一掷【拼音】:gūzhùyīzhì【解释】: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辽军进攻中原,奸臣王钦若要宋真宗把国都迁到南面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