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悬崖勒马"有什么历史典故?"悬崖勒马"是什么意思?

成语"悬崖勒马"有什么历史典故?"悬崖勒马"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162 更新时间:2023/12/5 21:03:27

成语“悬崖勒”有什么历史典故?“悬崖勒马”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下来历史故事网编就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悬崖勒马】是什么意思?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回头。

【悬崖勒马】出自哪里?

清·纪昀《阅微草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悬崖勒马】词语辨析:

【悬崖勒马读音】:xuányálèmǎ

【悬崖勒马的近义词】:回头是岸

【悬崖勒马的反义词】:执迷不悟

【悬崖勒马歇后语】:回头是岸

【悬崖勒马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悬崖勒马】典故:

益都的朱天门讲,有个书生寄居在京师的云居寺中,见到一个十四五岁的童,时往来于寺中。那书生本是个荡子,就引诱童子与他亲热,把他留在寺中同宿。天亮时,有位客人推门进来。书生很窘迫,但客人似乎什么也没看到。不久僧人送来茶饭,也像没有看到。书生疑心有异,等客人离开,就抱过那童子追问。童子说:“您不要害怕,我实是杏花精。”书生惊骇地问:“你是来诱惑我的吗?”

童子说:“精与鬼不同。山魈厉鬼,依附草木作祟,那才叫鬼。千年的老树,英华内聚,时间了成为人形,如同道家结为胎,这叫作精。鬼危害人,精是不害人的。”书生问:“花多为女子,为什么唯独你是男子呢?”童子说:“杏有雌雄,我是雄杏。”书生又问:“你为什么像女人一样呢?”童子说:“那是前缘。”书生问:“人与草木之间会有前缘吗?”童子惭愧忸怩了一会儿,说:“不借助人的精气,我是不能修成人形的。”书生说:“那么你还是在媚惑我了。”他立即推开枕头起来。那童子也不高兴地离开了。这书生能悬崖勒马,可以说是很明智的人了。他是朱天门的弟子,因此天门不肯说出他的名字。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历史文化探索:残杯冷炙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残杯冷炙,拼音是cánbēilěngzhì,残:剩余;杯:指酒;炙:烤肉。意思指吃剩的饭菜,也指权贵施舍的东西,出自《颜氏家训·杂艺》。那么成语残杯冷炙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残杯冷炙”这则成语的意思的“炙”是烤。原意是吃剩的酒食,现指权贵的施

  • 成语"空前绝后"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空前绝后”?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空前绝后【拼音】:kōngqiánjuéhòu【解释】: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成语故事】:“空前绝后”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以前不曾有过,今后不会再有。形容超绝古今,独一无

  • 成语"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心有灵犀一点通”?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心有灵犀一点通【拼音】:xīnyǒulíngxīyīdiǎntōng【解释】: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成语故事】:“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

  • 成语"抱薪救火"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抱薪救火”?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抱薪救火【拼音】:bàoxīnjiùhuǒ【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成语故事】:战国末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政策,不断并吞邻近的国家,好

  • 成语"​铁杵磨成针"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铁杵磨成针”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又出自于哪里呢?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典故出处铁杵磨成针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

  • 成语"一丝不苟"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丝不苟【拼音】:yīsībùgǒu【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成语故事】: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杀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一天,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高要县知县汤奉。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老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几个信回教的人拼凑起

  • 成语"以古非今"该如何解释呢?历史出处是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以古非今【拼音】:yǐgǔfēijīn【解释】: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成语故事】: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设酒席,庆贺自己寿辰,六十位博士前来拜寿。酒宴开始以后,远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可都凭着各自的制度治

  • 如何解释成语"人琴俱亡"?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人琴俱亡”?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人琴俱亡【拼音】:rénqínjùwáng【解释】: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成语故事】:“人琴俱亡”这则成语常用来比喻对知已、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这个成语

  • 成语"休戚相关"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休戚相关【拼音】:xiūqīxiāngguān【解释】: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的晋淖公周子,又叫姬周,年轻的时候曾因受到族人晋厉公的排挤,不能留在国内,而客居到周地洛阳,在周朝世卿襄公手下做事,周王的大夫单

  • 成语"秉笔直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秉笔直书”有什么历史典故吗?“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秉”是执、握的意思,这里指执笔书写。“直”是指正、不曲的意思。“秉笔直书”的意思就是,写史书根据事实记载,而不去隐讳事实。“秉笔直书”的历史典故是发生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