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揭竿而起"是什么意思?"​揭竿而起"出自于哪里?

成语"​揭竿而起"是什么意思?"​揭竿而起"出自于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686 更新时间:2024/1/13 13:26:43

成语“揭竿而起”是什么意思?“揭竿而起”出自于哪里?这个成语意思是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揭竿而起的出处

一、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二、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竿而起的故事

秦朝统治时期,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但是被征发筑长城、守卫开发南方、修筑奢华的阿房宫、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劳役,合起来共用了二三百万人之多,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赋税、兵役、徭役、刑法也很重,百姓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得很苦很苦。

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

这些人走到大泽乡(安徽省宿县东南)时,赶上连日大雨,路被淹没,无法通行。他们只好停下等待,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民工中有一个叫陈胜的,他和他的朋友吴广偷偷商量:“这里离渔阳有几千里远,怎么走也赶不上期限了,难道我们白白去送死吗?”吴广说:“咱们逃跑吧。”

陈胜说:“不行,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白送死强,百姓们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说秦二世是小儿子,该当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苏。还有楚国的大将项燕是条好汉,咱们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人去打二世,楚国的人一定会来帮助我们的。”

于是陈胜把大家召集起来说:“男子汉不能白白去送死,死要死出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大家赞成,一致推选陈胜、吴广为首领,九百人一下子把大泽乡占领了,他们打起了“楚国”的旗号。临近的农民听到消息纷纷响应,没有武器,他们就砍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历史上把这叫做“揭竿而起”。

这支起义军打下了陈县(河南省淮阳),陈胜被拥戴为“王”,国号叫“张楚”。

在这支起义军的带动下,各地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但是因为起义军的战线太长,号令不统一,在秦军的猛烈反击又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仅维持了三个月,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于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小题大作"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小题大作【拼音】:xiǎotídàzuò【解释】:小题: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成语故事】:一位美丽、温和而多情的女子,跟一个男子(诗中的“氓”)从小就相识,他虚情假意,甜言蜜语,骗取了姑娘纯真的爱情,可是在姑娘带着她的嫁妆,满怀

  • 关于隔岸观火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隔岸观火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尾生抱柱出自《庄子·盗跖》,关于尾生抱柱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尾生抱柱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尾

  • 成语"大腹便便"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大腹便便”?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大腹便便【拼音】:dàfùpiánpián【解释】: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成语故事】:东汉桓帝当政的时候,陈留郡有个读书人,名叫边韶,字孝先;他很有些文才,在没有当官的时候,教了几百

  • 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拼音】:pízhībùcún,máojiāngyānfù【解释】: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成语故事

  • 成语"取而代之"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取而代之"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取而代之”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取而代之”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qǔédàizhī【解释】: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成语故事】:项羽名籍,他是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县西)人。他从小死了父亲,

  • 成语"倒持泰阿"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倒持泰阿”?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倒持泰阿【拼音】:dàochítàiē【解释】:泰阿:宝剑名。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成语故事】:“泰阿”是一把宝剑的名称。关于这把宝剑,曾有种种传说。例如《越

  • 如何理解成语"一笔勾销"?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笔勾销”?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笔勾销【拼音】:yībǐgōuxiāo【解释】: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成语故事】:范仲淹做皇家秘阁校理时,看到刘太后独揽大权,把宋仁宗当成了傀儡,直言上书奏请太后还政。有人

  • 成语"后来居上"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后来居上”?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后来居上【拼音】:hòuláijūshàng【解释】: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成语故事】:汲黯是西汉武帝时代人,以刚直正义、敢讲真话而受人尊重。他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节,讲求实

  • 关于雪中送炭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雪中送炭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