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论功行赏"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成语"论功行赏"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746 更新时间:2024/1/16 14:17:19

如何解释成语“论功行赏”?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论功行赏

【拼音】:lùngōngxíngshǎng

【解释】: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成语故事】:

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

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赞侯,给予的封户也最多。群臣们对此不满,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时,关内侯鄂千秋把刘邦要讲而未讲的话讲了出来:“众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时。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功劳,但这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只身逃走也有好几次。然而,萧何常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汉军与楚军在荥阳时对垒数年,军中没有口粮,萧何又用车船运来粮食。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对汉室也不会有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在第一位,曹参居第二位。”刘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话,于是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许地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这个成语是出自西汉时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这段话就是形容越到最后越困难、越关键。其实很多人在做事开始的时候,都很有激情,也都雄心壮志的。但随着工作的进

  • 举案齐眉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梁鸿不肯仕,孟光甘佈裙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举案齐眉是指夫妻之间非常恩爱,彼此都非常敬重对方,相敬如宾,携手走完了一生。那么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梁鸿和孟光的差距是比较大的,首先是从外形上来说的,梁鸿身长七尺,形貌昳丽,是远近有名的美男子,仅凭他的长相就已经优于旁人了;其次,梁鸿饱读诗

  • 成语"天夺之魄"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天夺之魄”?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天夺之魄【拼音】:tiānduózhīpò【解释】: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成语故事】:公元前594年,狄人(赤狄)丞相丰舒执政后杀了他的国君潞子婴儿的夫人,又伤了潞子的眼睛

  • "十恶不赦"指的是哪十恶?十恶主要内容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十恶不赦,大家都听说过,常用来形容恶贯满盈、罪无可恕之人。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这其中的十恶指的是什么呢?不知道没关系,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在现代汉语中,成语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并非实指,而是泛指重大的罪行。但是,在我国古代的刑罚律令中,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却是实有所指的。十恶,最初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

  • 成语"千人所指"有何历史典故?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千人所指”?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千人所指【拼音】:qiānrénsuǒzhǐ【解释】:千人:众人,许多人;指:指责。为众人所拇。【成语故事】:西汉晚年轻美貌而又善于奉承的待臣董贤,受到汉哀帝的宠幸。哀帝每次外出,总要与他同乘一辆

  • 成语"倒屣相迎"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倒屣相迎”?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倒屣相迎【拼音】:dàoxǐxiāngyíng【解释】: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成语故事】:东汉时的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家里时常宾客盈门。有一天,家

  •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拼音】:wǔshíbùxiàobǎibù【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 如何解释成语"人死留名"?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人死留名”?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人死留名【拼音】:rénsǐliúmíng【解释】: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成语故事】:王彦章是五代时候的人,他年轻的时候跟随梁太祖打仗,立下不少的战绩,太祖死后又为末帝巩固了梁

  • 成语"引狼入室"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引狼入室【拼音】:yǐnlángrùshì【解释】: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成语故事】:有个牧羊人在山谷里放羊。他看见远远地有只狼跟着,就时刻提防着。几个月过去了,狼只是远远地跟着,并没有靠近羊群,更没有伤害一只羊。牧羊人渐渐地对狼放松了戒心。后来,牧羊人觉得

  • 成语"郢书燕说"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郢书燕说"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郢书燕说”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郢书燕说”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yǐngshūyānyuè【解释】: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成语故事】: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