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版筑饭牛"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意思?

"版筑饭牛"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25 更新时间:2024/1/17 5:17:34

“版筑饭牛”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意思?这个典故成语,说的并不是一个历史典故,而是由两个历史故事合成而来的,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

这两个历史典故,一个是商王武丁用筑墙的贤士傅说为相的故事。一个是齐桓公拜喂牛的宁戚为上卿的故事。

所以“版筑饭牛”的出处有两个,

“版筑”出自《书·说命上》:

“相传商代贤者傅说筑于傅岩,武丁用之为相。”

“饭牛”出自《吕氏春秋·举难》:

“春秋时卫国贤士宁戚饭牛车下,扣牛角而歌,桓公异之,拜为上卿。”

版筑:商王武丁和傅说

傅说,是商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武丁最主要的辅佐大臣,帮助武丁开辟了“武丁中兴”的局面。同时傅说还被后人尊为“圣人”,他和后来的圣人孔子,一前一后,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深远了影响。

不过,傅说虽然深受后世推崇,被尊称为“圣人”,但他的出身却不高,他本是在傅岩从事版筑做苦工,当时他虽有才能,却无从施展。

商朝自盘庚中兴后,经小辛小乙继位,商朝逐渐又开始衰落。到商王武丁继位后,他很想中兴商朝。

然而想中兴商朝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也不是靠他一个人能办到的,至少要有贤臣辅助,无奈武丁一直没有找到能辅佐自已中兴的贤臣。

有一天,商王武丁做了一个梦,他梦到自己遇到一个叫“说”的圣人,他对武丁说:“我现在是做苦工的,但如果能找到我,就会发现我不仅仅是一个苦工而已。”

第二天,武丁就下令画工根据自己梦中“说”的形象,将他画出来,然后派人四处寻找。

商王武丁找了好久,都没找到,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叫傅岩的地方,傅岩有一条路被大水冲跨,当官的就找来一批囚徒来筑墙修路。

结果武丁在囚徒中,发现有一个人和自己梦中之人很像。

武丁非常高兴,就召开那个囚徒,通过交谈,武丁发现他确实是一位奇才,更是自己梦中的圣人。由于他是武丁在傅岩找到的,所以就以“傅”为姓,称之为傅说,

后武丁任命傅说为相。武丁后来在傅说的辅佐下,终于开辟“武丁中兴”的盛世局面。

饭牛:齐桓公和宁戚

宁戚,出生于卫国一个贫困家庭,后来担任齐国大司田,成为了齐桓公主要的辅佐大臣之一,在齐桓公称霸诸侯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宁戚出身贫寒,虽有大才,早年却怀才不遇,为了生活,就给人以喂牛为生。直到有一天,齐桓公和管仲碰到了他,他的人生轨迹才发生了转变。

有一次,周天子派使臣去齐国,齐桓公为了迎接周天子的使臣,就起来的很早,天还没亮,就带着仪仗队在城门等候。

到天亮的时候,齐桓公看见有一个弯着身、手拿着青草喂牛的人,本来喂牛没有什么稀奇的,但这个人在喂牛的时,还拍打牛角,同时还唱一首歌:

“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

最后一句“吾将舍汝相齐国”,意思就是,牛儿啊,我将要离开你,去齐国当宰相。

齐桓公一听,心想:“此人好大的口气,一个喂牛的,竟然还想做齐国的宰相。”

过了一会,齐桓公又心想:“或许他确实有奇才。”

所以,齐桓公就把这个喂牛的带回王宫问话,一经交谈,齐桓公发现他确实有真才实学。

这个喂牛的是谁呢?他就是宁戚。

齐桓公慧眼识英雄,看出宁戚是人才,所以就不重出身、破格重用宁戚。

同时,管仲也发现宁戚有大才,也认为宁戚是农业方面的专家,这一点自己确实不如宁戚,所以就非常推崇宁戚,并建议齐桓公根据宁戚之长,让他做大司田主管农业。

后来,宁戚在主管齐国农业时,他开农田、兴水利,使得齐国逐渐富裕起来,齐国的富强,也为齐桓公称霸诸侯奠定了基础。

由以上武丁、傅说的故事和齐桓公、宁戚的故事,就形成了如今的“版筑饭牛”这个成语典故了。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论功行赏"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论功行赏”?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论功行赏【拼音】:lùngōngxíngshǎng【解释】: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成语故事】: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

  • 成语"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这个成语是出自西汉时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秦策五·谓秦王》,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这段话就是形容越到最后越困难、越关键。其实很多人在做事开始的时候,都很有激情,也都雄心壮志的。但随着工作的进

  • 举案齐眉的历史故事是什么?梁鸿不肯仕,孟光甘佈裙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举案齐眉是指夫妻之间非常恩爱,彼此都非常敬重对方,相敬如宾,携手走完了一生。那么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呢?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梁鸿和孟光的差距是比较大的,首先是从外形上来说的,梁鸿身长七尺,形貌昳丽,是远近有名的美男子,仅凭他的长相就已经优于旁人了;其次,梁鸿饱读诗

  • 成语"天夺之魄"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天夺之魄”?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天夺之魄【拼音】:tiānduózhīpò【解释】: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成语故事】:公元前594年,狄人(赤狄)丞相丰舒执政后杀了他的国君潞子婴儿的夫人,又伤了潞子的眼睛

  • "十恶不赦"指的是哪十恶?十恶主要内容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十恶不赦,大家都听说过,常用来形容恶贯满盈、罪无可恕之人。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这其中的十恶指的是什么呢?不知道没关系,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在现代汉语中,成语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并非实指,而是泛指重大的罪行。但是,在我国古代的刑罚律令中,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却是实有所指的。十恶,最初佛教中的一个用语,指十

  • 成语"千人所指"有何历史典故?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千人所指”?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千人所指【拼音】:qiānrénsuǒzhǐ【解释】:千人:众人,许多人;指:指责。为众人所拇。【成语故事】:西汉晚年轻美貌而又善于奉承的待臣董贤,受到汉哀帝的宠幸。哀帝每次外出,总要与他同乘一辆

  • 成语"倒屣相迎"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倒屣相迎”?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倒屣相迎【拼音】:dàoxǐxiāngyíng【解释】:屣:鞋。古人家居脱鞋席地而坐,争于迎客,将鞋穿倒。形容热情欢迎宾客。【成语故事】:东汉时的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家里时常宾客盈门。有一天,家

  •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五十步笑百步【拼音】:wǔshíbùxiàobǎibù【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 如何解释成语"人死留名"?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人死留名”?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人死留名【拼音】:rénsǐliúmíng【解释】:指人生前建立了功绩,死后可以传名于后世。【成语故事】:王彦章是五代时候的人,他年轻的时候跟随梁太祖打仗,立下不少的战绩,太祖死后又为末帝巩固了梁

  • 成语"引狼入室"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引狼入室【拼音】:yǐnlángrùshì【解释】: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成语故事】:有个牧羊人在山谷里放羊。他看见远远地有只狼跟着,就时刻提防着。几个月过去了,狼只是远远地跟着,并没有靠近羊群,更没有伤害一只羊。牧羊人渐渐地对狼放松了戒心。后来,牧羊人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