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一毛不拔"出自于哪个典故?"一毛不拔"含义介绍

成语"一毛不拔"出自于哪个典故?"一毛不拔"含义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929 更新时间:2023/12/24 3:58:07

成语“一不拔”出自于哪个典故?“一毛不拔”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东施效颦"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东施效颦”?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东施效颦【拼音】:dōngshīxiàopín【解释】: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成语故事】: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

  • 关于中流击楫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中流击楫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如何理解成语"鹬蚌相争"?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鹬蚌相争”?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鹬蚌相争【拼音】:yùbàngxiāngzhēng【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成语故事】: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鸟,从

  • 成语"宾至如归"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宾至如归”?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宾至如归【拼音】:bīnzhìrúguī【解释】:宾:客人;至:到;归:回到家中。客人到这里就象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成语故事】:春秋时,郑国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晋平公

  • 如何理解成语"未能免俗"?有什么相关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未能免俗”?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未能免俗【拼音】:wèinéngmiǎnsú【解释】: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成语故事】:魏晋时期有七位名士,他们是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和刘剑。这七人常在嵇康家

  • 成语"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大义灭亲”?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大义灭亲【拼音】:dàyìmièqīn【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卫国的州吁杀死哥哥卫桓公,自立为国君。州吁

  • 历史文化探索:临难不惧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临难不惧,汉语成语,拼音是línnànbùjǔ,意思是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出自《韩非子·说疑》。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春秋时期,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时路过卫国的匡(现河南长垣县附近)地,过去鲁国的阳虎侵犯这里的时侯孔子的学生颜尅也跟随着他。颜尅此番驾车跟随孔子旧地重游,

  • 成语"揠苗助长"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揠苗助长”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揠苗助长的意思】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典故】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

  • 如何解释成语"伤风败俗"?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伤风败俗”?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伤风败俗【拼音】:shāngfēngbàisú【解释】: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成语故事】: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

  • 历史文化探索:罚不当罪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罚不当罪,拼音是fábùdāngzuì,相当,抵挡。指处罚和罪行不相当。出自《荀子·正论》。那么成语罚不当罪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罚不当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处罚过宽或过严,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这个成语来源于《苟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