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不贪为宝"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不贪为宝"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699 更新时间:2024/1/19 21:28:02

解释成语“不贪为宝”?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不贪为宝

【拼音】:bùtānwébǎo

【解释】: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成语故事】:

“不贪为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春秋时,国有个人在山上开凿石料的时候,发现了一块宝玉。他非高兴,便兜着它回家,请一个玉工来加以鉴别,玉工仔细看了后,赞不绝口地说:“这块玉好极了,没有一点病,是个宝贝啊。不过你得小心,别在人家面前露眼,让人家把它偷了去!”

其实,这人请玉工来家,已经引起了邻居的注意。原来,平时极少有人上他家,这回玉工突然来,有人便不时进来望。宋人心里不安,怕有个闪失空欢喜一场,便把宝玉秘密藏好。

尽管如此,他还是担心宝玉会被盗走。如果把它卖掉,又怕不知它的真正价值,给别人占了便宜。他考虑来考虑去,最后决定把它赠送给一个有身份的人,这样多少还能留下些人情。过了几天,他见没人发现,便带了宝玉悄悄地前往都城。

到了都城,他去见掌管工程的大臣子罕,献上了宝玉,子罕不解地问:“你把如此贵重的宝物送给我,大概是要我帮你办什么事吧?不过,我是从来不接受别人赠送的礼物的。”

宋人慌忙摇头说:“我没什么事要您帮我办。据玉工鉴定,这块宝玉是稀有之物,所以我要献给您。”

子罕再次拒绝说:“我决不能收下这宝玉。因为如果收下了,你我都丧失了宝。”

宋人听不懂子罕这话的意思,只是呆呆地望着他。只听子罕继续说道:“我以不贪为宝,而你以玉为宝。你把玉给了我,当然丧失了宝,但我收下了你的玉,也就丧失了不贪这个宝。这样,双方都丧失了宝。”

宋人见子罕说了这通不收宝玉的道理,也无可奈何,只得实告道:“小民留下宝玉不得安宁,所以特地到都城来献给您。”

子罕沉思了一会儿,叫宋人暂时留下。接着,命一位玉工为这块宝玉雕琢,把它送到市场上去卖掉,把钱交给宋人,然后派人护送他回家。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结草衔环"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结草衔环”?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结草衔环【拼音】:jiécǎoxiánhuán【解释】: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成语故事】:这句成语是由“结草”和“衔环”两个典故结合而来的

  • "廉颇老矣"被用来表达什么意思?是褒义还是贬义?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廉颇老矣”是一个历史典故,它源于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在这个故事中,赵国的将领廉颇年事已高,身体和精神都不如年轻时那么强壮,但他仍然坚持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因此,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已经年迈体弱,但仍然有不屈的精神和坚韧的毅力。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常用“廉颇老矣”来表示对一个人的尊敬和敬意。

  • 成语"扼臂啮指"是什么意思?"扼臂啮指"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扼臂啮指”是什么意思?“扼臂啮指”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扼臂啮指】故事的主人公: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早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

  • 历史文化探索:刮骨疗毒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刮骨疗毒,拼音是guāgǔliáodú,意思是指彻底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出自《三国志·蜀书·关羽传》。那么成语刮骨疗毒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国时代,魏蜀吴恶战连常有一次,关羽挥军攻打曹兵时,右臂中了敌人的毒箭。众将刮骨疗毒请关公班师回荆州调治,关公不允

  • 成语"水深火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水深火热”?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水深火热【拼音】:shuǐshēnhuǒrè【解释】: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成语故事】:齐国出兵攻打燕国。战场上一片混乱,老百姓家破人亡。齐

  • "廉颇老矣"这句话在暗喻什么?有何深层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廉颇老矣,是一句出自《史记》的名言。这句话中的“廉颇”指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将领,而“老矣”则表示他年迈衰老。然而,这句名言不仅仅是描述一个人物的衰老和衰落,它还暗含着更深层次的意义。首先,廉颇老矣暗喻着时间的无情和不可逆转性。无论一个人多么英勇、强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和精神都会逐渐衰退。这种

  •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背后有何典故?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它源于唐朝时期的故事。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这个典故的背景和故事情节。一、背景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靖的将军,他率领大军征战四方,屡立战功。但是在一次战斗中,他的部队被敌军包围,陷入了危机之中。这时,一位名叫程咬金的将领出现了,他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为李靖解围。从此以

  • 成语"临难不惧"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临难不惧”?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临难不惧【拼音】:línnànbùjǔ【解释】:临:到;难:灾难;惧:恐惧。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时路过卫国的.匡(现河南长垣县附近)地,过去鲁国的阳

  • 成语"博而不精"是什么意思?"博而不精"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博而不精”是什么意思?“不改其乐”出自于哪里?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博而不精】故事的主人公:郑众(?—83年),字仲师。河南开封人。东汉经学家、官员。后世习称先郑(以区别于汉末经学家郑玄)、郑司农(以区别于宦官郑众)。马融(79年—166年

  • 成语"买椟还珠"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买椟还珠”?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买椟还珠【拼音】:mǎidúhuánzhū【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成语故事】: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的,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