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孟光是什么人?历史典故举案齐眉讲的是什么故事

孟光是什么人?历史典故举案齐眉讲的是什么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486 更新时间:2023/12/18 11:35:01

“举案齐眉”这个成语通常是形容夫妻之间相敬如宾的相处之道,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我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除了古代四大美女,还有四大丑女,分别是钟无艳嫫母、阮女和孟光。古代四大丑女虽然貌丑,却都是有德之人,比如孟光。

孟光体型肥胖、皮肤偏黑,她长的不好看,但她力气大,因长的不好看,年到30尚未出嫁,好在后来嫁给了梁鸿。值得一提的是,梁鸿和孟光还是典故“举案齐眉”的主人公。

梁鸿,字伯鸾,他是东汉时期的隐士。他年少时父亲去世,后来在太学读书,同时他特别注重德行,所以虽家贫却小有名气。很多有势力的人家,都喜欢梁鸿,想把女儿嫁给他,但都遭到了梁鸿的拒绝。

孟光和梁鸿是同县的人,因为丑,也因为她不想嫁,所以三十岁了还没有出嫁,她的父母就为她着急,问她为什么。孟光就说“要嫁就嫁梁鸿那样贤能的人”。

孟光说的话被梁鸿知道后,于是梁鸿就去提亲下聘礼娶她。后来孟光如愿以偿的嫁给孟光,出嫁的那天,孟光还特意的打般一番。

然而奇怪的是,在接下来的七天里,梁鸿却对孟光爱理不理的。这让孟光很不理解,于是就说:

“我听过你有高尚的节义,拒绝了好几个女子。我也一样拒绝了不少下聘之人,如今夫君既然已经娶了我,不知哪里开罪了夫君,以至于对我不理不睬,望夫君能明告之。”

这时梁鸿就说:

“我想娶的是一位简朴能勤劳持家的女子,能和我一起凭自己的劳动去隐居生活的女子。如今见你穿衣打扮如此讲究,这哪里是我希望娶到的妻子!”

孟光听后非常高兴的说,“其实我这样打扮是为了考察夫君的德行和志向,我早已经准备好隐居生活所需要的物件。”说完就换了一身简朴的衣服,梁鸿看到高兴的说“真梁鸿妻也!”

后来梁鸿和孟光也正如他们计划的那样去隐居生活了。

正是因为梁鸿和孟光虽有才学才德,却不追求富贵,凭借自己劳动生活,所以受到人们的赞扬。

举案齐眉,就是用来形容夫妻互相敬爱。这个典故说的就是梁鸿和孟光的故事。

“举案齐眉”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后汉书·梁鸿传》:

“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梁鸿和孟光隐居后,后来去了吴地,梁鸿做的工作是给人舂米。每天他下班回家,妻子孟光都会为他准备好饭菜,在端菜的时候,从不仰视梁鸿,而且把装满食物的托盘高举到眉毛处,以此恭敬的对梁鸿。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赏罚分明语出汉朝《潜夫论·实贡》,关于它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赏罚分明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赏

  • 成语"铁杵磨成针"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铁杵磨成针”?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铁杵磨成针【拼音】:tiěchǔmóchéngzhēn【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成语故事】: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

  • 如何理解成语"惟命是从"?有什么相关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惟命是从”?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惟命是从【拼音】:wéimìngshìcóng【解释】:犹言惟命是听。指绝对服从。【成语故事】: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讨伐郑国。三个月后便攻破了郑国都城。郑襄公出于无奈,只好裸

  • 成语"之乎者也"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之乎者也"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之乎者也”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之乎者也”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zhīhūzhěyě【解释】: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成语故事】: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

  • 成语"奇货可居"是什么意思?"奇货可居"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奇货可居”是什么意思?“奇货可居”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参与【奇货可居】故事的主人公:吕不韦(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秦庄襄王子楚(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

  • 成语"赔了夫人又折兵"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赔了夫人又折兵”?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赔了夫人又折兵【拼音】:péilefūrényòuzhébīng【解释】:赔:蚀本;折:亏损。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成语故事】:公元208年,刘备占领了荆州,力量逐渐壮大。后来,

  • 成语"十面埋伏"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十面埋伏”?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十面埋伏【拼音】:shímiànmáifú【解释】: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韩信属于楚军的行列,曾经多次参加战争,但是始终没有得到重用。后来楚军由项羽

  • 如何理解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拼音】:yīyèzhàngmù,bùjiàntàishān【解释】: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

  • 关于先忧后乐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先忧后乐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历史文化探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出自《说苑·正谏》。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公元前584年,吴王准备出兵征讨楚国,刚愎自用的吴王跟他的大臣们说道:“谁要是劝告阻挡我,我就杀了谁。”吴王的亲随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