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甄妃与曹植之间,关于宓妃留枕有什么历史典故?

在甄妃与曹植之间,关于宓妃留枕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786 更新时间:2024/1/23 4:05:51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宓妃留枕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故事出于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选》后的注解讲的这么一个故事:最初想娶甄妃的是曹植,结果却是曹丕抢了先,曹植却一直念念不忘。在甄妃死后,曹植入朝去见曹丕,曹丕拿出甄妃曾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场。到了晚上,甄后之子曹睿摆宴请自己叔叔,干脆把这个枕头送给他。曹植揣着枕头返回封城,途经洛水时梦见甄妃前来与之幽会,有感而发,写成了千古名赋《感甄赋》。

《昭明文选》卷十九《洛神赋》之《纪》:“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忘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甄后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

因令太子留饮,仍以枕赍植。植还,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情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迄,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宓妃留枕》是发生在甄妃与曹植之间的事情,本就是现实中的梦,追逐的结果定然是被撕裂,只有在神界才能达到自由,圆满,极致,华丽的爱情如愿迸发,也让观众欣赏到艺术世界的巅峰之美。

发生在嫂子与小叔子之间的这点事,莫管历史上有还是无,则被炒作得十分文艺唯美,最可靠的凭证就是《洛神赋》了。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一千多字的娓娓描述,字字珠玑,暗香飘渺。历史记载,《洛神赋》的原型宓妃即甄妃。甄妃父亲甄逸是上蔡县令,她虽然三岁丧父,但家境优裕。及笄后嫁与袁绍之子,袁绍也是一方诸侯。

甄妃为三国时期倾国美女,通文能诗,曹操父子三人皆为历史上之盖世雄才、诗人,随便哪个都可与她匹配唱和,况三人对她均爱慕有加,还有人说曹操打袁绍的那场战役就是为了甄妃。当儿子曹丕向他请示,想带走袁绍儿媳甄氏时,写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拥有帝王胸襟的曹操,唯有慷慨允诺,但也心怀缱绻。

曹丕与父亲曹操一样,鞍马间为文,横槊赋诗,是位具有文韬武略的帝王。虽说甄妃是作为战利品掳掠而来,可面对这样一个人杰,甄妃也会为之心动吧,何况曹丕对她是真心爱恋。但曹丕终究不是案前书生,为了他的统一大业,经常出外征战,只能将爱妃留在后方。

小曹丕五岁的曹植便有机会陪伴这位风华绝代的嫂嫂。生性自由浪漫,厌恶战争的曹植,与同样痛恨血腥战乱,有切身之痛的甄妃渐渐心有灵犀,声息相通,李商隐曾写下“宓妃留枕魏王才”,是真是假,已入了义山诗人的诗句。

爱情从来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当曹植在曹丕的剑锋下用血泪咏出那首句句如同惊雷的《七步诗》,兄弟之情战胜了杀戮之心,但也开始了曹植被贬流放的命运。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孟光是什么人?历史典故举案齐眉讲的是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举案齐眉”这个成语通常是形容夫妻之间相敬如宾的相处之道,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我国古代有四大美女,分别是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除了古代四大美女,还有四大丑女,分别是钟无艳、嫫母、阮女和孟光。古代四大丑女虽然貌丑,却都是有德之人,比如孟光。孟光体型肥胖、皮肤偏黑,她长的

  • 赏罚分明语出汉朝《潜夫论·实贡》,关于它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赏罚分明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赏

  • 成语"铁杵磨成针"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铁杵磨成针”?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铁杵磨成针【拼音】:tiěchǔmóchéngzhēn【解释】: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成语故事】: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很贪玩,不

  • 如何理解成语"惟命是从"?有什么相关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惟命是从”?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惟命是从【拼音】:wéimìngshìcóng【解释】:犹言惟命是听。指绝对服从。【成语故事】:公元前597年,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讨伐郑国。三个月后便攻破了郑国都城。郑襄公出于无奈,只好裸

  • 成语"之乎者也"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之乎者也"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之乎者也”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之乎者也”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zhīhūzhěyě【解释】: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成语故事】: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

  • 成语"奇货可居"是什么意思?"奇货可居"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奇货可居”是什么意思?“奇货可居”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参与【奇货可居】故事的主人公:吕不韦(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秦庄襄王子楚(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

  • 成语"赔了夫人又折兵"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赔了夫人又折兵”?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赔了夫人又折兵【拼音】:péilefūrényòuzhébīng【解释】:赔:蚀本;折:亏损。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成语故事】:公元208年,刘备占领了荆州,力量逐渐壮大。后来,

  • 成语"十面埋伏"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十面埋伏”?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十面埋伏【拼音】:shímiànmáifú【解释】: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指周围布置了重重埋伏。【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韩信属于楚军的行列,曾经多次参加战争,但是始终没有得到重用。后来楚军由项羽

  • 如何理解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拼音】:yīyèzhàngmù,bùjiàntàishān【解释】: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

  • 关于先忧后乐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先忧后乐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