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何理解成语"因势利导"?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如何理解成语"因势利导"?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969 更新时间:2024/1/24 21:01:24

如何解释成语“因势利导”?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因势利导

【拼音】:yīnshìlìdǎo

【解释】: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的孙膑是有名的军事家,他曾经与庞涓一起学过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很受信任,但是他深知自己的才干不如孙膑,就假意邀请孙膑来到魏国,设毒计挖掉了孙膑的两只膝盖骨。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秘密逃到了齐国,受到了齐国的信任。

有一次,魏国派庞涓与赵国一起进攻韩国,韩国齐国求救。齐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带着军队前去帮助韩国。孙膑和田忌一进军,就直指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庞涓撤兵回国。

孙膑见庞涓被引诱回来,就对田忌说:“魏国军队强悍,看不起齐国,总以为咱们的军队胆子小。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就要顺着这一趋势往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原话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现在我们可以假装败退,采用逐日减灶的计策,好让敌人产生误解。”于是田忌命令部队修灶做饭,第一天修十万个灶,第二大修五万个灶,第三天减少到三万个灶。

庞涓看到齐军的柴灶一天天减少,以为齐军士兵胆小,逃跑了大半,便只带一部分轻骑兵去追击。

孙膑估计追兵夜晚可以赶到地势险要的马陵,就选定一棵大树,刮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并且让一些射手埋伏在大树周围的乱草丛中,约定见到火光时,一齐放箭。

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了马陵。当他派人点着火把辨认树上的字迹时,无数飞箭一起朝火光射来。顿时,魏军大乱。庞涓这时才知中了圈套,走投无路,只好自杀了。

这就是历史上“孙庞斗智”的故事。成语“因势利导”就是由孙膑所说的“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简化来的。“因”是顺着、按照;“势”是趋势;“导”是引导。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来很好地加以引导。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后生可畏"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后生可畏”?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后生可畏【拼音】:hòushēngkěwèi【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成语故事】: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子,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却

  • 成语"之乎者也"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之乎者也【拼音】:zhīhūzhěyě【解释】: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成语故事】: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外城。他来到朱雀门前,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字,觉得别扭,就问身旁的大臣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

  • 成语"鹏程万里"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鹏程万里”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鹏程万里”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鹏程万里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庄子的《逍遥游》。传说我国古代有一种鹏鸟,是一种名叫鲲的大鱼变成的。它的背长达几千里。每年六月,它都要飞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

  • 如何理解成语"随珠弹雀"?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随珠弹雀”?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随珠弹雀【拼音】:suízhūtánquè【解释】:用夜明珠去弹鸟雀。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轻重,因而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成语故事】:《庄子·让王篇》有这么一个故事:鲁侯(或谓即鲁哀公)听说颜阖是

  • 李白求爱遭拒,写下一千古名篇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李白求爱遭拒绝,写下一千古名篇,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一一《凤求凰》司马相如是历史上的一颗文坛巨星

  • 《黄帝内经》灵枢·五乱第三十四原文欣赏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歧伯曰: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黄帝曰:何谓相顺?歧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夏秋冬,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黄帝曰:何谓逆而乱?歧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

  • 成语"囊萤照书"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囊萤照书”?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囊萤照书【拼音】:nángyíngzhàoshū【解释】: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成语故事】:车胤是晋朝时代的人,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读书,但是因为他家很穷,买不起油灯,

  • 成语"死不旋踵"是什么意思?"死不旋踵"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死不旋踵”是什么意思?“死不旋踵”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死不旋踵】故事的主人公:李膺(110年—169年),字元礼,东汉时期名士、官员。太尉李修之孙、赵国相李益之子。【死不旋踵】是什么意思?旋踵:旋转足跟,即后退

  • 成语"刮目相看"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刮目相看"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刮目相看”是什么意思?“刮目相看”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刮目相看出自三国东吴军师鲁肃之口。东吴吕蒙,勇敢善战,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

  • 成语"咄咄怪事"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咄咄怪事”?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咄咄怪事【拼音】:duōduōguàishì【解释】:表示吃惊的声音。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成语故事】:晋代人殷浩,曾做过刺史,后来,受到朝廷信任,在北征后秦时,担任中军将军,统管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