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810 更新时间:2024/1/22 10:09:18

解释成语“不拘一格”?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不拘一格

【拼音】:bùjūyīgé

【解释】: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成语故事】:

龚自珍是我国清代的思想家和学家。1792年,他出生于浙江仁和(在今抗州)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他从小就喜爱读书,特别爱学写诗。14岁时,他就能写诗,18岁时会填词,20岁就成了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写的诗,想象力很丰富,语言也瑰丽多姿,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他在诗中揭露了清朝的黑暗和腐败,主张改革,支持禁烟派,反对侵略,反对妥协,充满着爱国热情。他是个爱国主义者。

龚自珍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在清朝政府里做了20年左右的官。由于他不满官场中的腐败和黑暗,一直受到排挤和打击。1839年,在他48岁时,就毅然辞官回老家。在回乡的旅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

一天,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全诗共四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中九州是整个中国的代称。诗的大意说,中国要有生气,要凭借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现在人们都不敢说话,沉闷得令人可悲。我奉劝天公重新作起来,不要拘泥于规,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来吧。

后来,人们把“不拘一格降人才”精简成“不拘一格”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不拘泥于一种规格、办法。

诗里还引申出“万马齐喑”这个成语,比喻空气沉闷的局面。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安步当车"是什么意思?"​安步当车"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安步当车”是什么意思?“安步当车”出自于哪里?这个成语意思是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也指人能够安守贫贱生活,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安步当车的出处《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安步当车的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隐士

  • 历史文化探索:大逆不道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大逆不道,拼音为dànìbùdào,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谋反、作乱等重大罪行。那么成语大逆不道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这句成语原作“大逆无道”,见于《史记·高祖本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秦朝末

  • 历史文化探索:首鼠两端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首鼠两端,拼音是shǒushǔliǎngduān,意思是犹豫不决、动摇不定,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那么成语首鼠两端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灌夫,汉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父亲灌孟,本姓张,在“颍阴侯”灌婴家作门客,后来就改姓灌。汉景帝时,讨伐吴、楚七

  • 如何理解成语"一国三公"?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国三公”?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国三公【拼音】:yīguósāngōng【解释】: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成语故事】:春秋初,晋国吞并了附近的一些小国

  • 成语"言犹在耳"出自于哪个典故?"言犹在耳"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言犹在耳”出自于哪个典故?“言犹在耳”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言犹在耳,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公元前620年,晋国君襄公去世,决定将在秦国的晋公子雍迎接回国,准备继承国君位。但是晋襄公夫人穆赢不同意,她每

  • 成语"寻章摘句"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寻章摘句”?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寻章摘句【拼音】:xúnzhāngzhāijù【解释】: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成语故事】:赵咨是

  • 成语"七步之才"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七步之才”的历史典故是什么?“七步之才”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曹操第二个儿子曹丕一心想当魏世子,

  • 成语"始作俑者"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始作俑者”?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始作俑者【拼音】:shǐzuòyǒngzhě【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成语故事】: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

  • 费祎驾鹤登仙的典故是怎么回事?讲述了什么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传奇人物和典故,其中费祎(?-253年)驾鹤登仙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费祎是蜀汉时期的一位重要将领,他的忠诚和高尚品德成为了后世传颂的典范。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费祎驾鹤登仙的典故。费祎年轻时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他先后担任了丞相府掾属、征西将军等职务。在蜀汉建立后,他被任

  • 历史文化探索:一丘之貉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一丘之貉,拼音yīqiūzhīhé,意思是同一个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样低劣,并无差异。出自《汉书·杨恽传》。那么典故一丘之貉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一丘之貉成语典故: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恽,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文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他自幼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