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关于励精图治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关于励精图治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6 更新时间:2024/1/19 8:49:12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励精图治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魏相传》。

【释义】励:激励,奋勉;图:谋求,设法;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比喻振作起来做好某件事情。

【历史典故】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他没有儿子,于是手握朝政大权的霍光立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这就是汉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专权胡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的权力。由此,霍氏一族对魏相极度怨恨,便假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宣帝得知霍氏一族的陰谋后,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宣帝亲自处理朝政。因其年少时曾流落民间,所以深知民间的疾苦,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查和要求各级官员,严惩了一批贪赃枉法的官吏,免除了一些残酷的刑罚。他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在魏相的监督下,百官尽职尽责。在魏相的配合下,宣帝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有效措施,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宣帝在位25年,使已经衰落的西汉王朝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史称“宣帝中兴”。

【成长心语】

顽强的精神背后是坚定的信念,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气概。汉宣帝正是拥有了顽强的精神,才实现了“宣帝中兴”的局面。可见,振奋一精一神乃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根本。振奋一精一神,才能有积极的心态,,昂扬的斗志,才能看到光明,鼓足勇气,战胜困难,排除阻力,到达理想的彼岸。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欲擒故纵是什么释义?这个历史典故又有怎样的成长心语?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欲擒故纵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关于按图索骥有何历史典故?这个典故给予了什么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按图索骥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州官放火"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州官放火【拼音】:zhōuguānfànghuǒ【解释】: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成语故事】:宋朝时,有个名叫田登的州官。为了维护他的尊严,下令不准人们用“灯”字。谁要是用了,不挨竹板打,就受皮鞭抽。闹得州里人说话、写字,都要格外小心。有一年灯节快要到了

  • 成语"河伯为患"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河伯为患”?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河伯为患【拼音】:hébówéihuàn【解释】:指歪门邪恶的风气。【成语故事】:“抱朴子”里记载一个传说,曾经有个叫做冯夷的人,因为渡河的时候不小心淹死了,所以天帝就封他为河伯。但是,在战国魏文

  • 成语"乘人之危"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乘人之危”的历史典故是什么?“乘人之危”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乘人之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趁别人危难之时去要挟或打击。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

  • 称自己"廉颇老矣"是什么意思?如何看待这个表达方式?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称自己廉颇老矣”是一个常见的表达方式,意思是自嘲自己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身体和精神都已经不如年轻时。这个表达方式源于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人物——廉颇。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将领,他勇猛善战,曾经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身体逐渐衰弱,战斗能力也逐渐下降。最终,他在一次战斗中被

  • 成语"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自相矛盾”?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自相矛盾【拼音】:zìxiāngmáodùn【解释】: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成语故事】: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说自己所卖的盾坚

  • 成语"别无长物"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别无长物”?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别无长物【拼音】:biéwúchángwù【解释】: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成语故事】:别无长物这则成语的长物是指多余的物品。表示除此外别无他物。

  • 成语"不贪为宝"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不贪为宝”?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不贪为宝【拼音】:bùtānwébǎo【解释】: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成语故事】:“不贪为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襄公

  • 成语"结草衔环"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结草衔环”?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结草衔环【拼音】:jiécǎoxiánhuán【解释】: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成语故事】:这句成语是由“结草”和“衔环”两个典故结合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