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取而代之"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取而代之"含义详解

成语"取而代之"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取而代之"含义详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11 更新时间:2023/12/25 4:53:29

成语“取而代之”是什么意思?“取而代之”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项羽名籍,他是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县西)人。他从小死了父亲,全靠叔父项梁把他养大成人。

项羽少年时,就很聪明,项梁便亲自教他念书、写字,但项羽不愿好好学习;项梁又教他使枪用剑,但项羽学不多久,又不学了。

叔父项梁骂他没有出息,项羽回答说:“认字、写字只能记记姓名罢了,学剑术只能敌得住个把人,不值得学,我要学能抵挡万人的本领。”项梁见他有抱负,便教他学兵法,项羽很高兴。

后来项梁被人诬告抓到监狱,为了报仇,出狱后项梁便把诬告他的人打死了。为逃避官府的追捕,他带着项羽逃到关中。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邯郸人)五十岁时,带领李斯赵高(邯郸人)等一批官员和他二十岁的小儿子胡亥,去巡游东南。

秦始皇先游览了湖北、浙江一些地方,然后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去祭祀埋葬在那里的大禹

秦始皇对手下的人赞扬大禹说:“大禹对中国的功劳实在太大了!他开大山,凿江河,把水引到大海里去。为了治水,他毕生辛勤劳累,死了就葬在这儿,大禹太伟大了。”

祭祀完大禹陵后,秦始皇率众经过浙江吴中(今浙江杭州市郊)回咸阳,街道两旁挤满了观看的人群。

此时,项羽同叔父项梁特地赶来看热闹,当项羽看到秦始皇车驶过的盛况时,不禁脱口说道:“彼可取而代之。”意思是说:秦始皇算什么,我可以取代他。

项梁赶紧跨前一步,捂住他的嘴说:“不要乱讲,这话是要犯灭族之罪的。”回到家里,项梁联想到项羽要学“万人抵”,暗暗赞他这个侄儿志存高远,久后必成大器。

“取而代之”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夺取别人的地位,自己代替他。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一言九鼎"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一言九鼎”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yīyánjiǔdǐng【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成语故事】: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

  • 成语"一狐之腋"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狐之腋【拼音】:yīhúzhīyè【解释】: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成语故事】:春秋时,晋卿赵简子(也是后来赵国君王的先祖之一),有一个臣子名叫周舍。周舍,喜欢直谏。据说,有一次他曾立于简子门下三天三夜不去。简子使人问他何故如此,他说道:愿为谔谔之臣,

  • 成语"以身试法"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以身试法”出自于哪个典故?“以身试法”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王尊,西汉高阳人,从小丧父,依靠伯父为生。他很爱读书,每天出外放羊时总要带上一本书。王尊13岁那年,伯父介绍他到郡典狱长身边当一名听差。王尊在这期间,刻苦认真地

  • 秉烛夜游语出《古诗十九首》,那么关于它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秉烛夜游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秉

  • 成语"走马看花"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走马看花”?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走马看花【拼音】:zǒumǎkànhuā【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成语故事】: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

  • 如何解释成语"权宜之计"?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权宜之计”?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权宜之计【拼音】:quányízhījì【解释】:权宜:暂时适宜,变通;计:计划,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成语故事】:“权宜之计”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参考《后汉书

  • 成语"一薰一莸"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薰一莸【拼音】:yīxūnyīyóu【解释】: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薰莸混在一起,只闻到臭闻不到香。比喻善常被恶所掩盖。【成语故事】:春秋时,晋献公有好几个妻子:第一个妻子,娶自贾国,没有生子女;另一个妻子,本是他父亲的妾,名叫齐姜,太子申生便是她生的,还生了个女儿,嫁

  • 如何解释成语"山鸡舞镜"?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山鸡舞镜”?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山鸡舞镜【拼音】:shānjīwǔjìng【解释】: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成语故事】:曹操有个小儿子叫曹冲,从小聪明过人。曹操特别宠爱他,想立他为继承人。有一年,南方献给曹操一只极美丽的山

  • 成语"以邻为壑"是什么意思?"以邻为壑"有什么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以邻为壑”是什么意思?“以邻为壑”有什么典故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以邻为壑】故事的主人公:白圭,战国时期中原(洛阳)人,在魏惠王属下为大臣,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以邻为壑】是什么意思?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

  • 成语"走马看花"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走马看花【拼音】:zǒumǎkànhuā【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成语故事】: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他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