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渐入佳境语出《晋书·顾恺之传》,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渐入佳境语出《晋书·顾恺之传》,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83 更新时间:2023/12/11 0:21:33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渐入佳境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顾恺之,博学多才,精通诗赋与书法,尤擅绘画,时人称其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关于痴,恺之还有一个渐入佳境的典故,出自《晋书·顾恺之传》。

有一年,顾恺之作为参军跟随着大将军桓温去江陵视察。得知这个消息后,江陵当地的官员自然是纷纷前来拜见桓温将军,并且还让人送来很多当地的特甘蔗。

桓温见了这些甘蔗,十分惊喜,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想法,赶紧招呼周围的人过来,说:“来来来!大家赶紧过来!这里的甘蔗非常有名,味道甘甜,快来尝一尝!”于是,每个人都怀着些许的好奇拿着甘蔗吃起来。尝罢第一口,众人皆是止不住地惊叹。有人一边吃,一边不住地夸道:“将军,这甘蔗真是好吃啊!我从未尝过比这更甜的甘蔗了,怪不得这么有名,果然好吃啊。”桓温将军见大家吃得如此欢喜,心中也相当高兴。

突然,他发现唯独有一人不同于正满心喜悦的其他人,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边,出神地欣赏着窗外的如画美景,此人正是顾恺之。桓温将军见顾恺之认真的样子,不觉起了戏谑之心,想逗一逗他。桓温仔细地在剩下的甘蔗里挑挑拣拣,故意选了一根特别长的,然后把甘蔗末梢一把塞到顾恺之手中。甘蔗的末端是整根甘蔗里最不甜的一段,一般人自然是不愿意啃这段的,常常会舍弃。但令人没想到的是,顾恺之拿着甘蔗的末端竟然泰然自若地啃了起来。

桓温见此情景,觉得他是犯傻了就忍不住捧腹大笑,并拍着顾恺之的肩膀说:“这甘蔗怎么样,甜不甜啊?”旁边的人也觉得好笑,跟着打趣顾恺之道:“我们觉得这甘蔗美味极了!不知道顾参军的甘蔗吃起来怎么样?”话音未落,众人一阵哄笑这下顾恺之才回过神来,看到手里的甘蔗末梢,立刻明白了大家都在笑什么。

但他也不以为意,坦然地举起甘蔗对着众人说:“你们还真的别笑我,依我看,倒是你们根本不懂这甘蔗的正确吃法,吃甘蔗可是有很大的讲究呢!”大家被他一本正经的样子镇住了,狐疑地问:“不过是吃个甘蔗而已,还有什么特别讲究吗?”“自然是有的,且这讲究大着呢!”众人都很疑问“哦?我等愿闻其详。不过,顾参军可不要胡说,随意诓我们啊!”

顾恺之清了清嗓子,回答道:“你们一开始就吃最甜的那一段,越吃到后面便越是不甜,到最后就几乎没有什么甜味了,可对?”众人听了觉得有理,都微微点头表示赞同。而我呢,从这最不甜的末端吃起,吃到后来就是越吃越甜,越来越有味道。我这种吃法啊,叫作‘渐入佳境’!”众人大悟,认同地说:不愧是顾参军啊,考虑得真是周到。

“渐入佳境”这个典故便是由此而来,用以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有时候也像吃甘蔗一样,从平平淡淡开始,也能够越过越有滋味。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倚门倚闾"该怎样理解呢?又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倚门倚闾【拼音】:yǐményǐlǚ【解释】: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成语故事】:齐王的宗族王孙贾,15岁就被召进宫当齐王的侍臣。他母亲很爱他,每当他入朝,总要再三叮嘱他早些回来。如果他回家晚了,母亲就会焦急的倚在门外等他回来。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乐毅讨伐齐

  • 成语"才占八斗"是什么意思?"才占八斗"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才占八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才占八斗”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才占八斗】故事的主人公: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曹植(192年-232年12月

  • 如何理解成语"凿壁偷光"?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凿壁偷光”?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凿壁偷光【拼音】:záobìtōuguāng【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成语故事】: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

  • 如何理解成语"一箭双雕"?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箭双雕”?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箭双雕【拼音】:yījiànshuāngdiāo【解释】: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成语故事】:南北朝时,北周有个叫长孙晟的武将,善于射箭,又智谋超

  • 成语"吴牛喘月"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吴牛喘月”?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吴牛喘月【拼音】:wúniúchuǎnyuè【解释】: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成语故事】:在晋武帝时,有一个叫满奋的人,向来都

  • 成语"伤风败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伤风败俗"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伤风败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伤风败俗”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拼音】:shāngfēngbàisú【解释】: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成语故事】: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

  • 成语"鸡鸣狗盗"出自于哪里?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鸡鸣狗盗”的历史典故是什么?“鸡鸣狗盗”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各都有特殊的才能。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食客们一定全力相助,帮他解决困难。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因此

  • 历史文化探索:负重致远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语典故

    负重致远,拼音是fùzhòngzhìyuǎn,负:背着;致:送到。意思是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重任。那么成语负重致远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负重致远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能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处的目的地。比喻能肩挑重任。负,背着,致,送到。亦

  • 历史文化探索:初出茅庐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初出茅庐,拼音是chūchūmáolú,意思是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出自《三国演义》第三九回。那么典故初出茅庐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

  • 拔帜易帜语出《史记·淮阴候列传》,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拔帜易帜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