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图穷匕见"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成语"图穷匕见"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1 更新时间:2023/12/30 2:01:29

如何解释成语“图穷匕见”?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图穷匕见

【拼音】:túqióngbǐxiàn

【解释】:图:地图;穷:尽;见: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成语故事】:

嬴政在进行并吞六国的统一战争中,先灭掉了韩国和赵国,接着就直捣燕国。为挽救国家的危亡,燕太子丹经过周密的谋划,派出刺客荆轲,带着从秦国叛逃来燕国的将军樊於(wū)期的脑袋和一卷燕国督亢(今河北涿县东南)的地图,来到秦国,假借献上秦王的仇人的人头和割地求和的地图,而暗暗地把一把匕首藏在用布帛做成的地图卷里,企图伺机逼迫秦王改变其进攻邻国的政策,退还侵占的别国的土地;如果不答应,就杀死秦王。

临出发那天,太子丹又给荆轲找来一个叫秦舞阳的人做帮手。荆轲走到易水河边,在跟他送行的人告别时,他对着天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就慷慨悲壮地唱起歌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就拉着秦舞阳,蹦上了车,连头也不回,飞也似的就走了。

公元前227年,荆轲到了秦都咸阳。秦王一听说燕国的使臣送来了樊於期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心里十分高兴,便穿上朝服,安排几个招待员,在咸阳宫隆重地接见荆轲。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木匣,秦舞阳捧着地图匣,一步步地走上了秦国宫殿的台阶。

秦舞阳一见秦国朝堂那么威严,不由得有些心惊胆战。秦王左右的人看见他这个样子,都很奇怪,既然是使者为什么脸变了颜色呢?荆轲镇定自若,走向前去对秦王说:“他是北方粗野的人,从来没有见过大王的威严,免不了有点害怕。”秦王对他们是否心怀歹意,也有点防备,就对荆轲说:“叫他退下去!你给我把地图拿来。”荆轲从秦舞阳手里拿过地图,把它献给秦王。秦王打开地图,荆轲就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指给秦王看。翻到末了,卷在地图里的匕首露出来了。于是,荆轲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一见,抬起身子使劲地向后一转,那只袖子断了,连忙拔剑,可是因为心急慌忙,剑也太长,拔不出来。他只得绕着殿上的大柱子跑,荆轲紧紧地追逼着。台阶上面站着的几个文官手无寸铁;台阶下面的武士,照当时秦国的规矩没有命令不准上殿去,再说他们也被这突然的情况惊呆了。过了一会儿,几个文臣眼看情况太紧急了,便赶上去用手去打荆轲,有一个伺候秦王的医生,急忙用药袋向荆轲打去。趁这工夫,秦王终于拔出了身上的剑,一剑就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站立不住了,就举起匕首,向秦王投了过去,没有掷中秦王,打在柱子上。接着秦王又砍了荆轲几剑,秦王的卫士也赶上来把荆轲杀死了。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三令五申"有什么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三令五申”有什么典故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令五申】故事的主人公: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

  • 唱筹量沙的主人公是檀道济,那么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唱筹量沙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唱

  • 成语"一问三不知"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问三不知【拼音】:yīwènsānbùzhī【解释】: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成语故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

  • 成语"中饱私囊"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中饱私囊【拼音】:zhōngbǎosīnáng【解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成语故事】:春秋后期,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赵国君王的先人),派税官去收赋税。临行前,税官问赵简子:这次收税的税率是多少?赵简子回答道:不轻不重最好。税收重了,国家富了,但老百姓穷了;税收

  • 历史文化探索:先发制人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先发制人,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nfāzhìrén,意思是指战争中双方,先发动的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出自《汉书·项籍传》。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秦末时期,陈胜起义。会稽郡守殷通召项梁商量说:“先生的学富五车,对起兵反秦,您有什么看

  • 成语"见猎心喜"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见猎心喜”?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见猎心喜【拼音】:jiànlièxīnxǐ【解释】:猎:打猎。看到打猎心里就高兴。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成语故事】:北宋时著名的学者程颢,世称明道先生

  • 成语"助纣为虐"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助纣为虐”?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助纣为虐【拼音】:zhùzhòuwéinüè【解释】: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据传是暴君。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成语故事】:刘邦进驻咸阳,见秦王宫堂皇富丽,巍峨壮观,宫中美女如云,心中又激动

  • 成语"快刀斩乱麻"是什么意思?"快刀斩乱麻"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快刀斩乱麻”是什么意思?快刀斩乱麻,比喻办事果断,抓住关键,迅速地解决复杂的问题。语出《北齐书·文宣帝纪》,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成语典故《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成语故事高欢是南北朝时期

  • 成语"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专心致志”的历史典故是什么?“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古代,有一个名叫秋的下围棋的人,棋艺精湛。有两个学生跟他学下棋。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听从教师的指导。另一个学生认为学下棋很容易,人虽坐在那里,心却飞走了,所以秋讲

  • 成语"声东击西"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声东击西"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声东击西”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声东击西”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声东击西的意思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