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三令五申"有什么典故吗?

成语"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三令五申"有什么典故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523 更新时间:2024/1/15 7:54:25

成语“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三令五申”有什么典故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三令五申】故事的主人公: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三令五申】是什么意思?

令:命令;申:表达,说明。指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三令五申】出自哪里?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汉·张衡《东京赋》:“三令五申,示戮斩牲。”

【三令五申】词语辨析:

【三令五申读音】:sānlìngwǔshēn。

【三令五申的近义词】:三申五令、发号施令、千叮万嘱、再三告诫。

【三令五申的反义词】:从令如流、敷衍了事。

【三令五申歇后语】:八个老汉划拳——三令五申(伸)。

【三令五申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三令五申】典故:

春秋时候,著名军事学家孙武,携带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见吴王阖闾。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能否拿我的军队试试?”孙武说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也说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中美女,请孙武训练。

孙武将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两个宫姬为队长,并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众女兵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众女兵说:“明白了。”于是孙武使命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三番五次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众女兵不但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众女兵仍然只是大笑。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姬,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遂命左右将两女队长斩了,再命两位排头的为队长。自此以后,众女兵无论是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甚至跪下起立等复杂的动作都认真操练,再不敢儿戏了。

【三令五申】文言文: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古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原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唱筹量沙的主人公是檀道济,那么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唱筹量沙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唱

  • 成语"一问三不知"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问三不知【拼音】:yīwènsānbùzhī【解释】: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现在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成语故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

  • 成语"中饱私囊"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中饱私囊【拼音】:zhōngbǎosīnáng【解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成语故事】:春秋后期,晋国的执政大臣赵简子(赵国君王的先人),派税官去收赋税。临行前,税官问赵简子:这次收税的税率是多少?赵简子回答道:不轻不重最好。税收重了,国家富了,但老百姓穷了;税收

  • 历史文化探索:先发制人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先发制人,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nfāzhìrén,意思是指战争中双方,先发动的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出自《汉书·项籍传》。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秦末时期,陈胜起义。会稽郡守殷通召项梁商量说:“先生的学富五车,对起兵反秦,您有什么看

  • 成语"见猎心喜"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见猎心喜”?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见猎心喜【拼音】:jiànlièxīnxǐ【解释】:猎:打猎。看到打猎心里就高兴。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成语故事】:北宋时著名的学者程颢,世称明道先生

  • 成语"助纣为虐"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助纣为虐”?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助纣为虐【拼音】:zhùzhòuwéinüè【解释】:纣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据传是暴君。比喻帮助坏人干坏事。【成语故事】:刘邦进驻咸阳,见秦王宫堂皇富丽,巍峨壮观,宫中美女如云,心中又激动

  • 成语"快刀斩乱麻"是什么意思?"快刀斩乱麻"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快刀斩乱麻”是什么意思?快刀斩乱麻,比喻办事果断,抓住关键,迅速地解决复杂的问题。语出《北齐书·文宣帝纪》,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成语典故《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成语故事高欢是南北朝时期

  • 成语"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专心致志”的历史典故是什么?“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古代,有一个名叫秋的下围棋的人,棋艺精湛。有两个学生跟他学下棋。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听从教师的指导。另一个学生认为学下棋很容易,人虽坐在那里,心却飞走了,所以秋讲

  • 成语"声东击西"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声东击西"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声东击西”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声东击西”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声东击西的意思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

  • 成语"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狐假虎威”?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狐假虎威【拼音】:hújiǎhǔwēi【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成语故事】: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奚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