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割发代首的主人公是曹操,那么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割发代首的主人公是曹操,那么关于它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73 更新时间:2024/1/18 2:21:22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割发代首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割发代首”说的是建安三年夏,曹操亲率大军兵发宛城讨伐张绣,途中自己的马踩了麦子违背自己的命令,便割下头发代替杀头的故事。

《曹瞒传》记载: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敕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

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蹬过麦子,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有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还跪在地上拜谢呢。

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

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曹操“割发代首”的典故向我们揭示了依法制军、从严制军的重要性。如果曹操当时置已经长熟的庄稼于不顾,任由军队乱马齐踏,遭殃的自然是辛苦了一季的百姓。如此看来,曹操的命令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然而,让曹操颇为尴尬的是,正是这个临时下达的军令却让他自己犯了法,结果造成了执行难。虽然最终采取了变通的方法,但军法的严肃性已经大打了折扣。

从这一事件的主观愿望讲,曹操所下的命令是由严肃军纪、保护百姓的劳动果实引起的,但由于所定军纪随机性强且缺乏弹性,处理的结果令制定者无奈。这就给我们以思考:在部队的日常工作与训练中,到底应该执行什么样的纪律标准。联系到当前,我们少数基层带兵人,新官上任三把火,为把兵带好,便一拍脑袋制定出一些自认为有效可行的土政策,并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人为地拔高一些工作和训练标准,完全没有考虑这些办法是否科学、合理与合法,也没有考虑自己触犯后的执行情况。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与我军依法从严治军的铁律格格不入的。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夜郎自大是什么释义?这个历史典故又有怎样的成长心语?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成语典故

    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那么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夜郎自大的历史典故,一起来看看吧!【

  • 成语"犬牙交错"是什么意思?"犬牙交错"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犬牙交错”是什么意思?“犬牙交错”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1、犬牙交错出处《汉书景十三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2、犬牙交错释义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象狗的牙齿那样

  • 成语"杯弓蛇影"是什么意思?"杯弓蛇影"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杯弓蛇影”是什么意思?“杯弓蛇影”有什么典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杯弓蛇影】故事的主人公:杜宣【杯弓蛇影】是什么意思?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杯弓蛇影】出自哪里?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

  • 如何理解成语"有脚阳春"?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有脚阳春”?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有脚阳春【拼音】:yǒujiǎoyángchūn【解释】:承春:指春天。旧时称赞好官的话。【成语故事】:唐中宗时,宋景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不久,他直谏触怒了中宗,被贬为刺史。他在地方上当官,

  • 成语"周公吐哺"有什么典故吗?"周公吐哺"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周公吐哺”有什么典故吗?成语“周公吐哺”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周公吐哺,成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

  • 成语"下车泣罪"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下车泣罪【拼音】:xiàchēqìzuì【解释】:罪:指罪犯。下车向遇见的罪犯流泪。旧时称君主对人民表示关切。【成语故事】:传说舜见禹治水有功,又深受百姓爱就便把部落联盟领袖的位置让给了他。有一次禹乘车出外巡视,见到有个犯罪的人被押着走过。禹吩咐把车停下,问:“这人犯了什么罪?”押送的入回

  • 成语"拔苗助长"是什么意思?背后有哪些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拔苗助长”?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拔苗助长【拼音】:bámiáozhùzhǎng【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成语故事】:拔苗助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将苗拔起,帮助它生长。比喻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

  • 如何理解成语"一丝不苟?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丝不苟”?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丝不苟【拼音】:yīsībùgǒu【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成语故事】: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杀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一天,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

  • 历史文化探索:七步之才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七步之才,拼音是qībùzhīcái,意思是形容才思敏捷。出自《世说新语·文学》。那么典故七步之才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1、七步之才的意思有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2、七步之才的主人公-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

  • 成语"舍本逐末"该怎么理解?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舍本逐末”?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舍本逐末【拼音】:shěběnzhúmò【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成语故事】:战国时代,齐国为了和赵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