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纲举目张"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纲举目张"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08 更新时间:2024/1/16 21:03:00

如何解释成语“纲举目张”?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纲举目张

【拼音】:gāngjǔmùzhāng

【解释】: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章条理分明。

【成语故事】:

吕不韦(曾在邯郸经商)曾为秦朝的相国。他很注意研究治理国家的理论。他在“用民”一文中说道:“大凡使用人民,其上策是用义服人,其次是以赏罚治人。”

他接着写道:如果“义”不足以让人民为国家效力而死,“赏罚”不足以让人民弃恶从善,那就不能真正使用自己的人民。

吕不韦说,在禹的时代,天下有成千上万的诸侯国,到商汤时至少也有三千,这些诸侯国所以没有存在下去,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处理人民的关系。

吕不韦又说,人民不听君主的话,不受国家的使用,是因为赏罚不严。如果说商汤和能够有效地治理国家,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使用人民的方法。

吕不韦总结说,人民所以听凭国家的使用,是有原因的,这就是:“用民有纪有纲,壹引起纪,万民皆起;壹引起纲,万目皆张。”这里说的纪和纲,也就是调动人民积极性,治理国家的大政方针。

“纲举目张”这个成语,便由吕不韦的这一论点演化而来。纲,指网上的大绳;目,即网眼。意思是说,提起网绳网眼就会全部张开。人们常用此典故比喻做事情要抓住它的关键。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一身是胆"是什么意思?"一身是胆"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身是胆”是什么意思?成语“一身是胆”出自于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身是胆】故事的主人公:赵云(?-229年),字子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一身是胆】是什么意思?一身:全身,浑身;胆:胆量;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 成语"欲速则不达"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欲速则不达”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这个成语的主要意思是由于只求快,不讲效果,结果反而达不到目的,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至于“欲速则不达”的典故,则出自于《论语·子路》。在春秋时期,有一位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的思想家,他就是圣人孔子。大家都知道,孔子有很多弟子,而

  • 成语"河东狮吼"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河东狮吼”?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河东狮吼【拼音】:hédōngshīhǒu【解释】: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成语故事】:陈季常是苏东坡的好朋友,他喜欢研究佛学,只要谈起佛理,他就会滔滔不绝的说个没完。季常的妻子柳氏是河东

  • 成语"同甘共苦"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同甘共苦”?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同甘共苦【拼音】:tónggāngòngkǔ【解释】: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成语故事】:战国时,燕国太子姬平继承了王位,史称燕昭王。怎么治理,才能富民强国,燕昭王真感到束手无策。一

  • 成语"一发千钧"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发千钧【拼音】:yīfàqiānjūn【解释】: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像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成语故事】: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

  • 成语"发愤忘食"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发愤忘食”?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发愤忘食【拼音】:fāfènwàngshí【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来到楚国叶县。县官沈诸梁间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回答

  • 成语"爱鹤失众"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爱鹤失众”?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爱鹤失众【拼音】:àihèshīzhòng【解释】:比喻重物不重人,因小失大。现多用于形容不务正业的人,将会失去群众的拥护。【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卫国是个小国,在诸侯争霸中,依靠齐国的帮助才得以

  • 成语"玩火自焚"背后有何历史典故?该如何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玩火自焚”?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玩火自焚【拼音】:wánhuǒzìfén【解释】:玩:玩弄;焚:烧。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成语故事】:春秋初;卫国的公子州吁公然刺杀自己的哥哥

  • 成语"一网打尽"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网打尽【拼音】:yīwǎngdǎjìn【解释】: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成语故事】:晋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是两兄弟。夷吾得秦国和齐国的帮忙,登上国位,就是晋惠公。可是惠公的大臣分作两派,拥护惠公的一派以却茅和吕省为首。暗里拥重耳的一派以里克和丕郑为首。可是这班人对晋惠公个人来说

  • 成语"长林丰草"是什么意思?"长林丰草"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长林丰草”是什么意思?“长林丰草”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长林丰草】故事的主人公: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262年),字叔夜。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长林丰草】是什么意思?幽深的树林,茂盛的野草。指禽兽栖止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