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口蜜腹剑"有什么典故?为什么说李林甫是口腹蜜剑的人?

成语"口蜜腹剑"有什么典故?为什么说李林甫是口腹蜜剑的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74 更新时间:2024/1/20 5:38:23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林甫的章,希望你们喜欢。

有句成语叫口蜜腹剑,形容一个人口有蜜腹有剑,那是阴险之人,说话听着怎么都顺耳,满脸堆笑!实际肚肠中就是害人的主意。这是一个典故,来自于谁呢?说的是唐朝的宰相李林甫。在唐朝任宰相时间最长的就是口蜜腹剑这位李林甫。这个在历史上名声最响的宰相,依靠的不是政绩,而靠的是拙劣的品德,靠的是权术。唐玄宗以貌取人这一点,李林甫是深谙其道。

有一次在宫中勤政楼观看乐舞,唐玄宗突然看到有人从身旁一过,唐玄宗一看,谁就见这位,身高在八尺开外,宽宽的肩膀,细细的腰身,两道浓眉一双朗目无柳,漠然,一走路胡须微微这么一漂大,好一派仙风道骨,这是谁!唐玄宗把李林甫找来了。刚才从我身旁过去那位。是什么人?李林甫一看,陛下!这是兵部侍郎卢铉!卢铉,一表人才,风度翩翩,真是宰相之风度。是不是嫌我当着宰相当得时间长了,打算把我换了。让卢铉当宰相,这家伙脸上还在笑,这嘴里边还得跟着夸着,陛下说的太对了!果然是风度与众不同,顺着杆往上爬的同时,心里边就在开始琢磨鬼主意!李林甫平时没少了给皇帝旁边那太监送礼。皇帝的一举一动他都知道,尤其李林甫跟高力士关系还不错,听说了这句话之后,他生怕卢铉万一把自己取代了,怎么办,眼睁睁唐玄宗真就封过这样的官吗?一看这人长得很威风,一谈话,有文化气质也不错,封官了,很有可能把自己剃下来,所以他脑筋一转,一宿没睡觉,琢磨出一好主意。

过了两天,他去找卢铉的儿子了,卢铉的儿子也在朝中任职,身份很低,一看这是宰相大人来找,诚惶诚恐哪,旁吩咐,李林甫把卢铉的儿子叫到一旁,就他们两个人,他是语重心长,笑容可掬,跟你聊聊你父亲的事,我父亲怎么了?你父亲原先是在兵部供职,对,现在就在并不怎么原先呢最近要变了。我听陛下说,打算让你父亲到岭南的胶州广州一带任职。这一路上远行劳顿,我觉得你父亲这个人不应该到那么远去受罪,到那再想往回调可不容易!我看。不如让他上个表彰,陛下请求能不能在太子府中任一个宾客,虽是一种闲职,但是可以暂避远行,将来有机会还可为陛下所用,为太子所用,多谢宰相大人!

把卢铉的儿子激动的就剩磕头了,怎么当时这岭南被视为瘴疠之地,那个地方人不好生存,有胀气,而且有很多邪病,谁往那去那可是苦差事。要不一发配都往那边发配。你看贬官经常往那边,这等于让他去受罪,他儿子当然替他爹难过了。而且李林甫给画了一条光明大道,你找太子,将来太子就是皇帝。在太子府当一个贤才,搞好了关系,下来不还可以在朝中为官,这朝官比地方官显得高贵一档,卢铉的儿子千恩万谢回去跟卢铉这么一说,卢铉一听,有道理,宰相对我真关照,每次见我都笑吗,看来是关照我!他哪知道,李林甫没事一个人在家,冲着墙也这么了练的,连忙上表彰请求转任太子府兵哥。李林甫说了算,顺势达到目的,就把这卢轩有的兵不发到太子府了,这皇帝再见他就费劲了,也就没有取代的忧虑。

还有一位大臣叫严挺之。严挺之是唐玄宗很欣赏的一个大臣,当时任绛州刺史。有一次唐玄宗跟李林甫聊天,提起这严挺之道,理想国阵觉得尹挺志是可用之才,陛下圣明!臣也有同感,聊完天之后,李林甫马上去找严挺之的弟弟,跟他要聊聊他哥哥的问题。听说了吗?陛下对尊兄很是思念,如果尊兄想回京任职,可以找一个借口,直接上表给自己提,这恐怕不合礼法。找什么借口就说得病了,说阴风贪之及请求环京就医!这样退下来的很自然,皇上一定会批准。把这尾尖跟那位立功的大将打入大牢,所以说没把他们杀了,最终也贬到了边缘所在。你离我远远的,这二位多冤。

还有一个库里姓罗,这位跟这即闻狼狈为奸,有人把它称为罗钱,您想往进来拿钳子这么一家,这人还好的了吗?李林甫垄断朝纲,谁也不敢说他一个不子。李林甫专权施威,他活着的时候,朝中有什么矛盾?唐玄宗在政治统治上有什么弊病,他都瞒着盖着,从不许显露,更不让上报,这是对国家对人民极其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在高位占据将近20年之久,这就跟用他为相的唐玄宗有直接的关联。唐玄宗能创造开元盛世的封建统治的辉煌顶点,说明他是一个明君。在开园之初,它不拘一格用人才,知人善任才有这片辉煌。但是后来他骄傲了,他自满了,他放纵了,正是唐玄宗的骄傲与放纵,才造就了这样一个局面,才出现了李林甫这样一个特殊的状况,敢等到李林甫一死,压抑已久的矛盾轰然爆发,才有了那场标志着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安史之乱。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短兵相接"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短兵相接”?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短兵相接【拼音】:duǎnbīngxiāngjiē【解释】: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成语故事】:楚汉相争初期,刘邦率领汉军攻占了彭城,项羽马上率楚

  • 历史文化探索:子虚乌有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子虚乌有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ǐxūwūyǒu,意思是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出自汉·司马相如《子虚赋》。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西汉时期,著名的词赋家司马相如曾供职于梁孝王,他在梁孝王的“梁园”住了三年,在那里写下了赫赫有名的《子虚赋》。《子虚赋》里说的是:楚王

  • 成语"恬不知耻"出自于哪里?"恬不知耻"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典故

    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成语“恬不知耻”出自于哪里?成语“恬不知耻”是什么意思?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恬不知耻】故事的主人公:崔公度,宋诗人,字伯易,高邮人。崔希甫之孙。【恬不知耻】是什么意思?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恬不知耻】出自哪里?唐·冯贽《云仙杂

  • "醉翁之意不在酒"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拼音】:zuìwēngzhīyìbùzàijiǔ【解释】: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成语故事】:北宋杰出文学家欧阳修,别号醉翁。《醉翁亭记》便是他的得意之作。《醉翁亭记》讲的是安徽滁县城西的秀丽风景。那里有一

  • 成语"千变万化"有何历史典故?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气壮山河”?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千变万化【拼音】:qiānbiànwànhuà【解释】:形容变化极多。【成语故事】: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日行千里,深受宠爱。他非常喜欢游玩,曾经接受西王母的邀请,参加过瑶池盛会。一天,周穆王从昆

  • 成语"千载难逢"有何历史典故?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千载难逢”?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千载难逢【拼音】:qiānzǎinánféng【解释】:一千年里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极其难得。【成语故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小时候就成为孤儿由他的嫂子抚养。他刻苦自学。年轻时代就博览群书,

  • 如何理解成语"饮鸩止渴"?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饮鸩止渴”?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饮鸩止渴【拼音】:yǐnzhènzhǐkě【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成语故事】:东汉时,担任过

  • 成语"以貌取人"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该如何理解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以貌取人【拼音】:yǐmàoqǔrén【解释】: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成语故事】: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 成语"七步之才"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来源于哪个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七步之才”?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七步之才【拼音】:qībùzhīcái【解释】:形容才思敏捷。【成语故事】: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

  • 如何理解成语"一网打尽?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网打尽”?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网打尽【拼音】:yīwǎngdǎjìn【解释】: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成语故事】:晋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是两兄弟。夷吾得秦国和齐国的帮忙,登上国位,就是晋惠公。可是惠公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