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小心翼翼"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成语"小心翼翼"有哪些故事?又该怎样理解呢?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晴天 访问量:2647 更新时间:2024/1/17 5:03:11

【成语】:小心翼翼

【拼音】:xiǎoxīnyìyì

【解释】: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成语故事】:

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

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岁就考中进士,当了校书郎。贾黄中为官清廉正直。他在任宣州大守时,有一年闹灾荒,百姓饿死不少。贾黄中就用自家的米做饭,救活了几千人。他在金陵任职的时候,发现府库内藏有几十匣金银宝贝,价值连城,马上清理上报朝廷。

宋大宗十分高兴,夸奖他说,若不是他廉洁奉公,这些前朝的宝贝一定会丢失;此外还特地召见了贾黄中的母亲,赞扬她教子有功,可以比作孟子的母亲。

但是,贾黄中办事过分认真、慎重,遇到大事往往不能当机立断。后来他被派往外地任职,在太宗辞行时,太宗告诫他说:“做事恭谦,小心谨慎,不论是做君的还是做臣的都应该这样,但是如果做得太过分了,就失去了大臣的身份。”贾黄中死时,家中很穷,皇帝特地赐钱三十万,又给他老母亲白银三百两,以表彰他为官廉洁无私,他母亲教子有方。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有备无患"该怎样理解呢?又有哪些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有备无患【拼音】:yǒubèiwúhuàn【解释】: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成语故事】:有一次,宋、齐等十二个国家联合攻打郑国,眼看自己国家的兵力不足,郑国的国君急忙请晋国调停,晋国也很爽快答应,于是赶紧与十二个国家商量,请他们停止攻打郑国。十二国家因为惧怕强大的晋国

  • 成语"涸辙之鲋"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涸辙之鲋”?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涸辙之鲋【拼音】:hézhézhīfù【解释】: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成语故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

  • 成语"败军之将"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败军之将”?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败军之将【拼音】:bàijūnzhījiàng【解释】: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成语故事】:楚汉战争的时候,汉军大将韩信打垮了魏王豹后,继续攻打投靠楚军的赵王歇。但是他们必须经过一

  • 成语"模棱两可"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模棱两可"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模棱两可”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模棱两可”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参与【模棱两可】故事的主人公:苏味道【模棱两可】故事的主人公简介: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先祖为汉并州刺史苏章,其有著名后

  • 历史文化探索:喜形于色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语典故

    “喜形于色”的历史典故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成语基本释意形:意思即为表现;色:指脸色。喜形于色的意思即为把内心的喜悦感表现在脸上。流露出一个人高兴,喜悦感,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快,十分愉悦。2、成语最早的故事相传曾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国有一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名

  • 历史文化探索:德高望重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德高望重是一个汉语成语,指品德高尚,声望很高。多称颂年纪高而且大多是有名望的人。出自《晋书·简文三子传》。那么典故德高望重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北宋时期,有个名叫富弼的人,字彦国。他出身贫寒,从小读书勤奋,知识渊博,举止豁达,气概不凡。当时有位前辈见过他后,

  • 成语"一窍不通"该如何理解呢?有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一窍不通【拼音】:yīqiàobùtōng【解释】: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成语故事】:纣王,是商朝时一位昏庸暴戾的君主,他十分宠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只知道和妲己饮酒作乐,既不理会朝政,也不管老百姓们的痛苦;同时,他还听信宠妃妲己的话,杀害了不少忠臣和无辜

  • 成语"卜昼卜夜"出自于哪个典故?"卜昼卜夜"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卜昼卜夜”出自于哪个典故?“卜昼卜夜”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敬仲,即春秋时陈国的公子完,同陈宣公是兄弟。陈宣公为了叫宠姬所生的儿子款为太子,便把原来立为太子的大儿子御寇杀了。敬仲是站在御寇一边的,因此不能在陈国安身立足,

  • 成语"高屋建瓴"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高屋建瓴"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高屋建瓴”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高屋建瓴”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屋建瓴】故事的主人公: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 成语"兔死狗烹"有什么历史典故吗?"兔死狗烹"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兔死狗烹”的历史典故是什么?“兔死狗烹”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越王句践大夫范蠡,曾经替越国出过了不少力,使得越国得以打败吴国,成为霸王。对越国来说,范蠡可是个大功臣,本来他是可以安享富贵的,但是范蠡却没有这么做,他宁愿舍弃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