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127 更新时间:2024/1/22 2:37:36

解释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不为五斗米折腰

【拼音】:bùwèiwǔdǒumǐzhéyāo

【解释】: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成语故事】: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亡羊补牢”的历史典故是什么?“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楚顷襄王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君,他一直沉迷于享乐,大臣庄辛因此十分忧虑,便前去劝谏说:“大王,您经常和州侯、夏侯、鄢陵君、寿陵君他们在一起,他们都是一些贪图享乐的人。如果

  • 成语"无功受禄"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无功受禄【拼音】:wúgōngshòulù【解释】:禄:旧时官吏的薪俸。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赵国凭借武力不断侵犯楚国。此时楚国人杜赫来见怀王,声言他能说服赵国跟楚国和好。楚怀王非常高兴,准备把杜赫封五大夫,然后派他前往赵国。大臣陈轸知道了这

  • 成语"指鹿为马"背后有什么成语故事?该如何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指鹿为马”?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指鹿为马【拼音】:zhǐlùwéimǎ【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成语故事】:秦朝二世的时候,宰相赵高掌握了朝政大权。他因为害怕群臣中有人不服,就想了一个主意。

  • 成语"闻鸡起舞"有什么历史典故吗?"闻鸡起舞"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闻鸡起舞”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闻鸡起舞”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闻鸡起舞的故事——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

  • 成语"生花妙笔"是什么意思?出自于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生花妙笔”的历史典故是什么?“生花妙笔”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传说他有一天在油灯下读书写字,一连三个时辰没动地方。后来实在太累了,不知不觉地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还在

  • 成语"势如破竹"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势如破竹”?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势如破竹【拼音】:shìrúpòzhú【解释】: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成语故事】: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

  • 成语"数典忘祖"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数典忘祖”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数典忘祖出处《左传昭公十五年》:“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2、数典忘祖释义典,古代文化典籍,也指古代的礼制和历史。“数典忘祖”,比喻忘本,或对本国历史无知

  • 成语"五日京兆"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五日京兆”?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五日京兆【拼音】:wǔrìjīngzhào【解释】: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成语故事】:西汉宣帝当政的时候,张敞被任命为京兆尹。他担任这个官职

  • 如何解释成语"三折其肱"?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三折其肱”?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三折其肱【拼音】:sānzhéqígōng【解释】:肱:手臂。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自能造诣精深。【成语故事】:晋国时,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准备起兵攻打晋定

  • 成语"兴高采烈"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兴高采烈【拼音】:xìnggāocǎiliè【解释】: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成语故事】:稽康,字皮夜,他是魏晋之间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风度翩翩,文才超群,当时便有许多人倾慕他。稽康一生写了不少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