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势如破竹"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成语"势如破竹"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背后有何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371 更新时间:2024/1/3 2:02:35

解释成语“势如破竹”?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势如破竹

【拼音】:shìrúpòzhú

【解释】: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成语故事】: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标签: 成语典故

更多文章

  • 成语"数典忘祖"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呢?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成语典故

    还不知道:成语“数典忘祖”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数典忘祖”是什么意思?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数典忘祖出处《左传昭公十五年》:“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2、数典忘祖释义典,古代文化典籍,也指古代的礼制和历史。“数典忘祖”,比喻忘本,或对本国历史无知

  • 成语"五日京兆"是什么意思?背后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五日京兆”?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五日京兆【拼音】:wǔrìjīngzhào【解释】: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成语故事】:西汉宣帝当政的时候,张敞被任命为京兆尹。他担任这个官职

  • 如何解释成语"三折其肱"?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三折其肱”?有什么典故?下面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成语】:三折其肱【拼音】:sānzhéqígōng【解释】:肱:手臂。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自能造诣精深。【成语故事】:晋国时,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准备起兵攻打晋定

  • 成语"兴高采烈"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兴高采烈【拼音】:xìnggāocǎiliè【解释】: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成语故事】:稽康,字皮夜,他是魏晋之间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风度翩翩,文才超群,当时便有许多人倾慕他。稽康一生写了不少诗

  • 如何理解成语"一日三秋"?成语背后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语典故

    如何解释成语“一日三秋”?有什么典故?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成语】:一日三秋【拼音】:yīrìsānqiū【解释】:三秋:三个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成语故事】:诗经这本书是我国很有名的著作,

  • 成语"雪泥鸿爪"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雪泥鸿爪【拼音】:xuěníhóngzhǎo【解释】: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成语故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毛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和

  • 历史文化探索:诚惶诚恐的典故及故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诚惶诚恐,拼音是chénghuángchéngkǒng,意思是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出自《乞退郡疏》。那么成语诚惶诚恐的主人公是谁呢?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成语故事】:“诚惶诚恐”成语出自《后汉书·杜诗传》。杜诗字公君,河内汲(今河南省汲县)人,少年时就胸有

  • 成语"未可厚非"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未可厚非【拼音】:wèikěhòufēi【解释】:厚非:过分责难、责备。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成语故事】:汉元帝皇后的侄子王莽用阴谋手段篡夺皇位,建立了新朝;王莽称帝后,任意改变西汉王朝的边境政策,将句叮王亡邯诱骗到郡城处死。益州郡许多少数民族首领纷

  • 成语"闻雷失箸"是哪个人物引申出来的?其中有哪些故事呢?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闻雷失箸【拼音】:wénléishīzhù【解释】: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北方涿县的刘备也趁乱拉起了队伍。由于徐州牧陶谦等人的推荐,刘备于公元196年(建安元年)领兵驻扎徐州、下邳一带。但不久就被吕布、袁术打败,只好去投奔曹操。曹操知道刘备是一

  • 成语"胸有成竹"有什么历史典故吗?"胸有成竹"含义详解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语典故

    成语“胸有成竹”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胸有成竹”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拼音】:xiōngyǒuchéngzhú【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成语故事】:北宋时有一位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