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列出和殷商有关的一件文化遗存,并分析它的历史地位

列出和殷商有关的一件文化遗存,并分析它的历史地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59 更新时间:2024/1/25 2:18:31

商王朝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约四百九十六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朝晚期青铜器的发展也达到了鼎盛时期,这个时期制造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雄伟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它被视为国家或宗侯立国立族的象征,在历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称之为国之重器

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亦有人释作“后母戊”,后母戊即商王武丁子之一的妇。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纹。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高1.33米,口长1.10米,重达875千克。用陶范铸造,鼎体(包括空心鼎足)浑铸,其合金成分为:铜84.77%,锡11.44%,铅2.76%,其他0.9%。司母戊鼎是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大方鼎青铜制,高133厘米,重875公斤,制作于商朝,出土于河南安阳。

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这件《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作品的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鼎的四个立面中心都是空白素面,周围则布满商代典型的兽面花纹和夔龙花纹。这些兽面纹又称饕餮纹,是以虎、牛、羊等动物为原型,经过综合、夸张等艺术处理手法而创造出的一种神秘的动物形象。鼎耳的侧面雕刻有两只相对的猛虎,虎口大张,共衔着一个人头。这种恐怖的吃人形象,渲染出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感,以显示统治阶级的无上权威。

此鼎器形庞大浑厚,其腹部铸有“司母戊”3字;是商王祖庚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司母戊鼎的鼎身和鼎足为整体铸成,鼎耳是在鼎身铸好后再装范浇铸的。铸造这样高大的铜器,所需金属料当在1000千克以上,且必须有较大的熔炉。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司母戊鼎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鼎为中国古代炊食器。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铜鼎则是商周时期最为重要的礼器。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有载:“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司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大方鼎)

司母戊鼎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此鼎形制雄伟,重达832.84公斤,高达133厘米,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初为乡人私自挖掘,出土后因过大过重不易搬迁,私掘者又将其重新掩埋。司母戊鼎在1946年6月重新出土。新中国成立后,于1959年入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耳侧以鱼纹为饰。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据考证,司母戊鼎应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的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郑州有哪些文化遗址?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黄河中游南岸。东连开封市,西接洛阳市,南邻许昌市,北隔黄河与新乡市相望。郑州是中华史祖轩辕黄帝的故里,有裴李岗文化遗址、夏都阳城遗址、商城遗址、大河村遗址等一批古代文化遗迹;有古城、古建筑、古战场遗址星罗棋布在郑州的周围;有黄河、嵩山、少林寺为代表的自然风光和丰

  • 西河文化遗址是个以什么为主的遗址呢?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西河文化遗址位于章丘龙山镇西北侧、巨野河支流(俗称西河)东岸的平原上,东距城子崖遗址1公里处,是一个以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李文化(距今约8500~7700年)为主的遗址,1992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考古工作者在平古盆地发现了主要代表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遗址统称什么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考古工作者在平古盆地发现了主要代表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遗址,统称上宅文化。上宅文化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平谷盆地发现了主要代表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上宅遗址和北埝头遗址,统称“上宅文化”。上宅文化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物十分

  • 中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文化遗址一丁村文化遗址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

    丁村文化遗址位于襄汾县城南4公里的丁村附近汾河河畔,北起史村,南至柴庄,沿汾河东岸长约11公里。1954年遗址出土有3枚人类牙齿化石。1976年又出土了一块儿童头顶骨化石(这是山西省境内最早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也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20多种哺乳动物化石和2000多件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石制

  • 周代文化和商代文化有何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周、商代文化的区别最主要在两代的天命观念和人文传统①商人信仰的神油三类,上帝神、祖先神和自然神,又以上帝神为主。也频繁祭祀祖先神,形成“周祭制度”文化,同时还保留着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山川四方、风神雷电。迷信祭拜死后“鬼”,形成“殷人尚鬼”观念。②周代发展商至上神观念,认为王权既为天所受,又为王祖所

  • 从经济、政治、民族关系、思想文化等方面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经济: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政治:诸侯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诸侯国之间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奴隶主阶级走向衰亡,新兴地主阶级不断走向壮大。民族关系: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促进了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逐步融合。思想文化:文化异常繁荣,哲学思想流派纷呈,出现“百家争鸣”的

  •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落实"两个所有","两个所有"是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史百科

    要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全面落实“两个所有”,即所有从事新闻信息服务、具有媒体属性和舆论功能的传播平台都要被纳入依法管理范围,所有新闻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从业人员都要实行准入管理,

  •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体现?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主要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主要表现在:1政治上,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先后形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2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农耕出现(主要原因)3各国竞相改革确立封建制度4思想领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 “甲骨文”是( )的文化产物 A商朝 B周朝 C夏朝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

  • 基督教与古代埃及文化有什么联系?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埃及文化与基督教的关系来看,其文化传统同样对基督教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它的许多神话传说与宗教观念都在基督教中得以保存和发展,构成了基督教神学和习俗的某些重要因素。古埃及宗教神话一般保存在“金字塔文”及由此演化而来的“棺文”、“生命书”、“死者书”和其他“纸草卷圣书”之中。它们主要记载着古代各种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