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历史有哪些大事件

中国古代历史有哪些大事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187 更新时间:2024/4/18 1:11:46

1、三晋伐齐之战

三晋伐齐之战是中国战国时代初期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前后耗时2年,以三晋胜利而告终。是役齐康公被联军所俘虏,与三晋之君一起朝见周天子。齐康公并请求封三晋为诸侯。次年,九鼎声响,三晋成为了诸侯。

2、齐桓公称霸

齐桓公称霸讲的是齐桓公在位期间,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展开对外活动,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3、秦灭六国之战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朝统一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4、秦攻匈奴之战

秦攻匈奴之战又称北击匈奴,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的大军攻占了河南地(今内蒙古境内位于黄河干流以南的河套地区)、占据阳山(内蒙古乌加河以北),设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孟家湾)。

并将秦、燕、赵三国原筑的长城加以增修,建立起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使之成为了中原汉民族二千年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要塞。

5、秦末农民战争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大陆对秦朝末年群雄并起的称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等900余人被征发去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东南)遇大雨误期,根据秦朝法律,戍卒误期到达目的地的一律处死。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发动反秦起义。

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史称“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推举陈胜为王,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各地纷纷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

1、沙丘之变

沙丘之变,又称沙丘之谋,秦始皇在沙丘宫(今河北省广宗县)去世后,赵高与李斯杀害公子扶苏,拥立秦二世即位的事件。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生平最后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样,李斯、胡亥、赵高从行,去疾留守。巡游时在途中突然去世,遗诏令公子扶苏主持葬礼,意即使之返都即位。

此时扶苏正在上郡监督蒙恬的军队,管理诏书的赵高却发动了阴谋,威胁丞相李斯,矫诏处死扶苏与蒙恬。隐瞒秦始皇死讯,以咸鱼放到秦始皇车上,遮挡秦始皇尸体发出的臭味。回到咸阳後,他们拥立公子胡亥为皇帝,就是秦二世。

不料始皇于沙丘暴卒,宦官赵高胁迫左相李斯发动“沙丘之变”,他们合谋篡改了始皇的传位诏书,废太子扶苏,改立胡亥为新帝,为秦二世。

2、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提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景帝三年(前154),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

由于梁国的坚守和汉将周亚夫所率汉军的进击,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平定。

七国之乱是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专制皇权之间矛盾的爆发。七国之乱的平定,标志着西汉诸侯王势力的威胁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权得到巩固和加强。

3、党锢之祸

党锢之祸指中国古代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

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

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4、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

这次动乱共历时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长沙王司马、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东海王司马越八王。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

5、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

在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建立唐朝。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丘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国之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党锢之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王之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武门之变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大宋酒文化对当今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礼仪方面中国是礼仪大国,所以从最初的中国伊始,中国就离不开酒,生活方面如果喝酒的量恰到好处,那么还会对人的身体有益健康的功效。

  • 周朝酒文化对后世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酒德历史上,儒家的学说被奉为治国安邦的正统观点,酒的习俗同样也受儒家酒文化观点的影响。儒家讲究“酒德”两字。“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yi)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以节约粮食,只有在有病时才宜饮酒);“执群饮”(禁止民从聚众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所以说儒家并不

  • 农耕文明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国的文化是有别于欧洲游牧文化的一种文化类型,农业在其中起着决定作用。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内敛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乡村管理制度等等,与今天提倡的和谐、环保、低碳的理念不谋而合。历史上,游牧式的文明经常因为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以致突然消

  • 夏商周时期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夏商周时期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商代都城遗址,商周时期的司母戊大方鼎夏商周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遗迹有殷墟、司母戊大方鼎、夏墟、红山文化遗迹、小河文化遗迹等等

  • 商朝,有什么文物是全国知名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

  • 青铜器对后世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化和道家思想形成的基础作用,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二里头文化中最为璀璨也最为令人惊讶的青铜文化,如果说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肌肉,那么青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筋骨了。在仔细研究并通读了上海博物馆出版的青铜器纹饰等资料后,再比较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以及夏商两朝的青铜器后,二里头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就彰

  • 永城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永城历史悠久,经考证4000年前就有人类聚居。夏商时为豫川之地。周居宋地。战国居宋国,后期居楚。秦时境内设芒、砀三县,居砀郡,西汉时,西北部设有敬丘侯国,东南部设有建成侯国。东汉光开年间改芒县为临睢,明帝时改敬丘为太丘。三国时,太丘、临睢,砀县先后废。东晋时,境内有县。南朝宋时,复置砀县,居豫川梁郡

  • 柘城县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柘城,一片厚积着黄河文化历史瑰宝,闪烁着悠久商业文明之光的古老土地。柘城,一座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细雨中焕发了青春活力,在新世纪经济建设全面提速中迅速崛起,在春来八面、风生水起的时代大腾越中崭露头角的现代文明之城。柘城一名始于战国,属楚国。据《太平寰宇记》:“邑有柘沟,以此名县。”柘沟应是以当地广泛生长

  • 永州的历史文化故事100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永州古称零陵,缘名于舜帝,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永州素以“锦绣潇湘”驰名中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游览胜地。这里有九嶷山、阳明山、舜皇山三个国家森林公园和五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永州历史文化悠久,有历代形成的古陵、庙、塔、阁、桥两千多处,已被国家、省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38处;舜帝陵、盘王殿、柳子

  • 芒砀山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芒砀山百科名片芒砀山芒砀山,即永城市芒砀山文物旅游区,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豫东边陲一座新兴的汉文化旅游胜地。它西依京九,东傍京沪,北枕陇海。有欧亚大陆桥之称的连霍高速公路纵贯其间。与西安、洛阳、郑州、开封、徐州、连云港、六大旅游城市一脉相连,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2002年被纳入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