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的普及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殷商时期,对谷物的加工一直比较原始简单。先民们通过碾盘、碾棒、杵臼等对谷物进行粗加工,难以提供大量去壳净米。到了周代,石岂的出现,是谷物初加工方法的一次飞跃。石岂,即石磨。谷物的初加工,由以碾舂为主变为以磨为主。随着石磨的普及,周人的饮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肉类开始加工与谷物加工相比,周代的肉类加工更为考究。而且,作为对肉类初加工的选割,与后期烹制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尤其是周王室贵族在祭祀、宴会时所享用的各种肉类,其选割及烹制,由专设的官署“内饔”与“外饔”执掌。周人已完全懂得选择无病、无特殊腥臊异味而又健壮的畜禽,并辨别畜禽各部位,然后施行宰割。在进食时,各式各样的菜肴都有固定的位置,取食也按一定程序进行,这些都是由肉类所切割成不同形状所决定的。八珍的出现周代“八珍”的出现,标志着烹饪形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显示了周人的精湛技艺和食饮的科学性。以炮豚为例,首先将小猪洗剥干净,腹中实枣,包以湿泥,烤干,剥泥取出小猪,再以米粉糊遍涂猪身,用油炸透,切成片状,配好作料,然后再置于小鼎内,把小鼎又放在大镬鼎中,用文火连续炖三天三夜,起锅后用酱醋调味食用。这一道菜先后采用了烤、炸、炖等三种烹饪方法,而工序竟多达十余道。“八珍”开创了用多种烹饪方法制作菜肴的先例,后世令人眼花撩乱的各种菜肴,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甚至在菜名上也袭用“八珍”,至今还有“八珍糕”、“八珍面”、“八宝粥”之类。四大菜系诞生春秋战国时期,各个民族的互相融合,在饮食文化上逐渐形成了南北两大风味。在北方,古齐鲁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饪技术比较发达,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地方风味菜鲁菜的雏形。在南方,楚人统一了东南半壁江山,占有今天的“鱼米之乡”。“春有刀鲚,夏有鲥,秋有肥鸭,冬有蔬”。一年四季,水产畜禽菜蔬联蹁上市,为烹饪技术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由于又融汇了南方很多民族的民风、民俗和饮食习惯,逐渐形成了今天苏菜的雏形。在西边,秦国占领了古代的巴国、蜀国,接着派李冰将水患之乡改造成“天府之国”,加之有大批汉中移民的到来,结合当地的气候、风俗以及古代巴国、蜀国的传统饮食,产生了至今影响巨大的川菜的前身。秦国的统一大业进行到后期,秦末发兵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十一年受封为南越王。利用广州地处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可供食用的动植物品种繁多,水陆交通四通八达的优势,建立了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饮食比较发达,目前广东的饮食文化,其实就是由赵佗将中原地区先进的烹饪艺术和器具引入岭,结合当地的饮食资源,使“飞、潜、动、植”皆为佳肴,并流传至今,形兼收并蓄的饮食风尚,产生了粤菜。至此,后称“四大菜系”的鲁菜(包括京津等北方地区的风味菜)、苏菜(包括江、浙、皖地区的风味菜)、粤菜(包括闽、台、潮、琼地区的风味菜)、川菜(包括湘、鄂、黔、滇地区的风味菜)雏形已经初成。吃在汉唐随着中国统一局面的完全诞生,汉朝皇帝拥有当时全国最为完备的食物管理系统。负责皇帝日常事物的少府所属职官中,与饮食活动有关的有太官,汤官和导官,它们分别“主膳食”、“主饼饵”和“主择米”。这是一个人员庞大的官吏系统。为皇帝和后宫膳食开支相等于汉代中等水平百姓二万户的家产。在此时期中国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加剧了。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我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唐代的长安是当时世界文化的中心,为各民族饮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便利。胡族和汉族传统的饮食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食肉饮酪”开始成为汉唐时期整个北方和西北地区胡汉各族的共同饮食特色。今天日常吃的蔬菜,大约有160多种。但在比较常见的百余种蔬菜中,汉地原产和从域外引入的大约各占一半。在汉唐时期,中原内地通过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流,引入了许多蔬菜和水果品种,如蔬菜有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调味品有胡椒、沙糖等。与此同时,西域的烹饪方法也传入中原。在汉代传入的诸种胡族食品到魏晋南北朝时,已逐渐在黄河流域普及开来,受到广大汉族人民的青睐,其中尤以煮或涮羊、烤全羊最为典型。汉唐时期也是中国传统饮食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的时期。东汉以后,胡床作为一种坐具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渐被普遍使用。由于坐胡床必须
更多文章
中原饮食文化与地理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中原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的摇篮和发祥地之一。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在北宋时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代表了当时中国饮食文化的最高成就,在中国饮食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北宋定都开封,使中原地区仍保持了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但北宋时该地区早已丧失了国家的经济中心地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原
汉代饮食文化的特点,礼仪以及对如今饮食礼仪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两汉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无论是过去或是现在都使东西方的现代文明人士崇拜和羡慕。但是两汉文化的形成较之中国上古时代文化的形成是起步比较晚的,它的形成基础则是以华夏文化为核心,从西部到中原,在汲取了华夏八方百族的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自汉高祖刘邦出生至汉朝的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关中
郑州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郑州,河南省会、五朝古都、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及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所领的有熊国及夏朝、商朝、管国、郑国和韩国建都所在地。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位于华北平原南端、母亲河黄河下游南岸、河南省中部偏北,为天地之中、华夏及中原历史文化的中心,自古至今均为交通要
郑州为何称为商城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晕司母戊大方鼎是在安阳出土的好不郑州之所以叫商城一是因为郑州曾经是商代的都城二是因为郑州现在批发行业和运输等行业很发达郑州火车站是很大的一个火车运输中转中心所以叫作商城一般占卜师才写甲骨文的,算算打仗会不会赢啊,国家会不会风调雨顺那的,一块龟壳上就是有武王伐纣的记录的,也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吧
郑州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作文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五帝活动的腹地、中华文明轴心区。约5000年前,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生于有熊(今新郑),定都于轩辕之丘(今新郑)。新密市李家沟遗址,距今约10500年至8600年,出土遗物揭示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历史。在新郑市裴李岗发现的距今约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
郑州商城遗址的都城性质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郑州商城达25平方千米,是先周时期仅次于殷墟的庞大都城遗址,根据文献记载与考证,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汤始居亳”的亳都,属商代早中期;不过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它是商代中期“仲丁迁”的都,属商代中期。据中国考古学院的最新碳14数据显示,郑州商城外城墙的始建年代为前1500年左右,可以推算内城和宫城的时间年代要
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河南郑州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人口735.6万人。现辖6区5市1县,一个国家级新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
河南历史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重要的古文化遗址1、南召猿人:发现于河南南阳南召县的古猿人化石,证明在大约五六十万年以前,河南就有人类居住。2、许昌人:距今约1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于2007年在河南许昌被发现。它的发现,通过与其它遗址配合,为中国人不是起源于非洲提供了一定的证据。3、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左右,位于河南舞阳,这里
只有商代有甲骨文是正确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当然是不正确的,据考证,甲骨文早在商代之前就已经出现,商代只是甲骨文的成熟期、晚期,之后就逐渐演化成为了金文、籀文等大篆字体了。
中华文明史的佐证 “青铜器铭文”还在哪些领域具有价值?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青铜器铭文内容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是文字学和训诂学的珍贵资料。铭文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源头之一,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对书法艺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