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周朝的文明成果

周朝的文明成果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164 更新时间:2024/2/5 13:59:37

文化方面的成就第一、“五行”与《周易》。西周末年就已出现了对“五行”的认识。《尚书洪范》把水、火、木、金、土这五种物质称为“五行”,并认识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认为“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发热、向上的特性;“木曰曲直”,意思是指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金曰从革”,是指金具有肃杀、变革的特性;“土爰稼墙”,是指土具有种植庄稼,生化万物的特性。西周时期的人们基于这种认识,把宇宙间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周易》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弥久而不衰。第二、文字与文学西周流传下来的甲骨文与青铜铭文,与商代基本相同,但西周时期出土的器物较多,铭文的篇幅也较长,所以成为金文的主要部分。金文的文字内容比甲骨文更丰富。从殷商器上的一两字到西周春秋器上的数百字,记录了祭典训诰、征伐功勋、赏赐策命、盟契誓约、婚嫁家用等史事。跟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第三、礼乐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详细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第四、服饰中国服饰制度,在周代逐步完善,帝王、诸侯、贵族都依照场合与身份穿着服饰。周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科技方面的成就第一、天文学西周时,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恒星,在黄道带和赤道带的两侧,确定了二十八个星座作为标志,称为二十八宿。依据这些星座,天文学家来确定天体的位置和许多天象,如日、月食等发生的位置。由太阳在二十八宿中的位置,便可知道一年的季节,这比观测早晚星象以观察太阳所在位置而定季节的方法要精确。关于日食的观测,《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有明确的记载。所记日食发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日,即公元前七百七十六年九月六日。这是中国最早的以日月合朔为一月开端的记录。第二、地理学由于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需要,地图在西周时期已经广泛应用。如周公在选定洛邑城址时,就事先绘制地图。《周礼》大司马的属官有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其山林川泽之阻”,大司徒的属官有土训“掌道(解释)地图以诏地事”,等等。这些专职官吏各有专用的地图,说明地图的绘制已经相当发达。第三、医学西周时,专门的医学书籍还没有出现,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多散见于《周易》、《尚书》、《诗经》、《周礼》、《山海经》等当时的文献之中。同商朝相比,此时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已有了明显的进步,对于热病、昏迷、浮肿、逆产和不孕等疾病已经可以认识,并有了固定的病名。比如《诗经》中就记载了古代一些疾病的病名和症候,如:(癫狂)、闵(伤痈)、狂(疑)、首疾(头痛)、噎(气息不利)、疚(心忧惫之病)、朦(失明)、震(有娠)、身(怀孕)、瞽(盲人)等。《山海经》、《周礼》等也分别记载了多种疾病的名称和内容,如肿疡、溃疡、金疡、疟疾、疥、瘅疽、足肿病、佝偻病、秃头、胼胁等。对疾病的诊断,《周礼天官》是这样记载的:“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生死,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第四、数学周代很重视贵族子弟的教育,从幼童开始,就要教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号称为“六艺”。数学是其中的一门,可见有关数学的知识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并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第五、生活设施相传黄帝时代已有水井,夏代则有“伯益作井”的传说。早期的水井都是土井,即穿地而凿。到了商周时期,人们逐渐发明了井裙、井盖、井亭等设施。根据出土的殷墟遗址,发现当时已经有了地下排水管道;在周代城廓的遗址中也发现了比商代更为先进的地下水道。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商周有哪些青铜器叫什么名字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人面纹铜鼎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口宽23.7厘米1959年宁乡黄材出土鼎为炊器,上有两耳,便于提携,下有四足,便于加温。商代铜鼎很多,此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腹部浮雕的四个人面,浓眉大眼,高鼻梁,凸颧骨,宽嘴紧闭,表情庄重。在人面的额部左右各有曲折形小角,腮两侧置兽爪。表明此人面并不是人

  • 商周有哪些青铜器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褥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

  • 商朝时期的青铜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只是简单介绍,中国古青铜器乘水吃饭喝酒祭祀的各种各样青铜器:酗亚方尊容酒器。商代晚期铸品。清宫旧物,现藏故宫博物院。原器通高45.5厘米,宽38厘米。大敞口,宽折肩,高圈足。肩四隅有四立体有角象首,肩中部有四双角分叉龙首。颈饰蕉叶纹,肩及圈足饰鸟纹。腹部与圈足有曲折角型大兽面纹,圈足曲折角雕成龙形。

  •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过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他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2.商朝建立后,王位继承也采用世袭制,其世袭的方式或是父子相传,或者是兄终弟及。3.夏商已经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

  • 有没有可能地方建极致仿古代特色城商业街?游客必须穿汉服逛街?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千年历史千面游。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好,但是可以实施一半。作为古街市,高度还原古代没有问题,对商户也可以进行培训,让他们用古汉语白话去叫卖,这都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游客的穿着以及其支付形式和所用货币最好是不作限制。商业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便于商品和货币的流通,对游客进行硬性限制非常不利

  • 大连耗资数十亿打造日本风情街这事你们看?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日本侵略中国,早成历史,我们应记住这段国仇家恨,但是不应该上纲上线,抱着仇恨的心情过日子,我们在指责日本人不承认犯罪历史,不该参拜靖国神社,应该给中国人道歉,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都大半个世纪的事了,当时的日本无条件投降,都未向中国道歉,今天的日本后代,他们为什么要向中国道歉呢?不道歉有日本人的理由,这

  • 看到“日本风情街”五个字,立马让你想到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看到“日本风情街五个字,立马让我想起小日本的罪恶。人要懂点历史,知道国家的过去。更要有点精气神!不要一切为了个人利益,而忘记民族大义和苦难。人要有良知,更要讲政治和爱国。懂得爱憎分明!

  • 在儒家之前,统治中国的思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要问儒家之前统治中国的思想是什么,就得先搞清楚儒家是什么。我们常说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似乎战国时期就有这么明确的百家划分,这其实是个误解。百家争鸣是后世对这个时期的概括总结,当时并没有这个明确的流派划分。儒家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此前并无儒家一词。没有这个词不等于没有这个学派。我们往前看,我们后

  • 为什么商朝时期的“青铜文化”,会那么发达?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的历史上,夏商周是典型的奴隶制国家。尤其是商代,开始出现了令世界为之一振的大型青铜器,这些青铜器造型古朴大方、纹饰优美,凸显了商代的物质文化的发达。那么,商朝的青铜文化为什么会那么发达呢?第一,历史的传承。在中国的历史上,青铜文化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发展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

  • “儒学”是“汉学”吗?儒学的人文精神实质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

    汉学,是近代域外学术界,对与中国相关的各个领域学术全方面展示、系统研究的统称,范围包罗万象,儒学只是“汉学”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个人理解,儒学的精神实质简要概括就是“规范”,通过良好的规范,对人在社会生存过程中的思想、行为、技能等基本要素进行良好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