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商代nbsp;巫史文化

商代nbsp;巫史文化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907 更新时间:2024/5/3 20:45:50

一、绝地天通:巫觋传统的形成及其意义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考古学资料和古文献资料是考察中国上古巫师产生的两条基本线索,找到这两种证据的吻合点,我们就可以推定巫师产生的时代。红山文化及仰韶时代晚期大地湾等宗教性遗地、遗迹的发现与研究,表明已出现了较复杂的宗教礼仪和某种形式的巫师,而瑶山良诸文化的墓葬资料,不仅显示了男觋地位一般高于女巫,而且也反映了神权与军权集于一人的事实。依据考古实践的证据可以推定,公元前的三千年中期,巫术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信仰,专业巫师正在出现,原始宗教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文献资料显示,五帝时代乃至三代社会的重大变革,往往首先从宗教领域开端。颛顼时代的“绝地天通”,正是发生在上述考古文化的巫师专业化过程中的第一次原始宗教改革。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颛顼命重、黎分理天、地与神、民之事,打破了古人登天的幻想,从而把通天的权利和巫术手段变成了仅限于个别专业巫师的事业,意味着神职的专业化,是巫的起源,而重、黎是最早的巫。重、黎的时代是巫觋演变的第一阶段,即巫政合一的巫王时代。nbsp;nbsp;颛顼的原始宗教改革,对上古文化政教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nbsp;nbsp;第一,自颛顼改革以来,文化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神话氛围浓厚的图象纪官制度逐渐让位于更富有政治色彩的实用制度。nbsp;nbsp;第二,“绝地天通”是民间小传统与贵族上层大传统的矛盾所致,争论的焦点是官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的“道统”。“民神异业”的划分,一方面规定了“道统”的传承只能由官方的大传统负载,从而也就把民间文化排斥在“道统”之外。另一方面又开了民间传统与官方传统的长期交锋,甚至汉代的“今、古文”争立学官之争,也是由此演变而来。nbsp;nbsp;第三,司马迁的世系与天文官之祖都上始重、黎,反映了古代巫史官学传统的渊源与演变,所谓“学统”问题可因此迎刃而解。nbsp;nbsp;第四,自颛顼以来,巫者为王和王者兼巫,构成巫王传统。在西方,巫魅的消除和世俗化,可追溯到古代希伯莱先知的“旧约”时代。但在中国,祛巫除魅的过程则是缓慢的、不彻底的,即使在政治与巫术分离之后,仍能一贯对宗教和巫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跟西方(欧洲)那种对巫术的敌视和迫害狂现象形成显明对照。之所以如此,无疑和渊源于颛顼时代的巫王传统有密切的联系。nbsp;nbsp;nbsp;nbsp;二、祝宗卜史:巫史官学的演变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商代已突破了重、黎时代属神属民的局限,建立起了职司相对分明的巫史官学系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巫咸世相殷室,以巫为职为氏,故后世为巫职者,共尊巫咸为祖师神巫。巫咸的时代是巫觋演变的第二个阶段,即巫职专职化(官僚化)的巫官时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商代巫术活动的核心是占卜,由“多卜”和“贞人”主司其事。“卜”乃灼龟见兆,是“多卜”的技术专职,由太卜统领。“贞”则是问卜的人,即“贞人集团”,但有时商王及王的妇、子、大臣也参加贞问,故“贞”是人人可做之事,这是卜与贞的区别。祝是以祈告祖灵为对象的祭司,并以祝辞咒语闻名,与以舞乐交通自然天神的巫有所不同。商代似无祝官。随着商周之际“帝”、“天”观念的变迁,以及周人改变旧文化、建设新文化的需要,周公父子自任大祝,新立祝官一跃而居群巫之上,巫卜之尊,遂被祝史取而代之。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史官、史职,殷商之前,无从稽考。但史从巫出,巫、筮、史、事、吏、士原本相通,则是共识。商代史官,有诸史、多尹、作册,已初具规模。周初承殷旧制,史官由尹、史、作册三系构成,其中尹为要职,有逐渐转向官吏正长的趋向;史有右史、内史、太史之分,构成史官系统的主要类型;作册多由归化的殷系贵族充任,官卑职微,故无代王宣命的记录。楚地尚巫,与、舜、禹时代巫觋领袖祝融深入南国传播教化,关系甚大。nbsp;nbsp;nbsp;nbsp;nbsp;三、天人之学:巫史文化的构成与演进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商代文化的特色是祭祀与巫术。“殷人尊神”,上帝崇拜与祖先崇拜紧密结合。上帝信仰,与颛顼“绝地天通”有内在联系;祖先崇拜,是史前始祖崇拜的继续和发展。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商代的巫术已普及推广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故无事不卜不筮,无神不祭不祀。不唯卜筮医舞是巫术,甚至祭祀以及祭品、用牲,亦含有巫术意味。以卜筮而论,其权威超越人心向背与商王意愿,是最终的神秘力量。而凭借巫术力量进而握有政治决策实权的巫史集团,不仅是商代的政治精英,更是文化精英。因此,商代政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巫政合一,商代文化的特质可以总结为巫史文化。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商周祭祀的器具?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在夏商周时期的国家中,国家祭祀逐渐形成以了天为至上神的三大神系统,并且祭祀礼仪成为国家礼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不仅祭祀活动在国家事务中具有突出重要的位置,对现实生活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四羊方尊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具。这件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重达34公斤,加上它

  • 巫术崇拜与商代青铜艺术特色形成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青铜器具有威严、神秘和怪诞的艺术特色尽管也有少量青铜器(主要是东周之后的作品)清新可喜,但大多数青铜器作品令人感到狞厉可怖。巫术可以使人们产生一种崇拜和敬畏之情,所以,它首先给你一种心理上的威压感、恐怖感,但接着而来却是无穷的意味:肃穆而又振奋,昂扬又见悲壮。历史之沉重、哲理之深邃、命运之神秘以及情

  • 商朝的疆域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史记吴起列传》记载商朝疆域“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商朝疆域,北到辽宁,南到湖北,西到陕西,东到海滨。除了包括夏所属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还可能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一部分。据《尚书商书》记载,“自

  • 商朝疆域的概述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殷商王朝是一个由邑土国家逐步向领土国家过渡的发展中的早期国家,并非是一个完全拥有四土之境的疆域辽阔的领土国家,更不是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的奴隶制大帝国。

  • 简述商朝的社会生活和音乐概况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1商族的历史与夏同样久远,传说简狄吃了玄鸟的卵而生了商的祖先契。从契到汤共传了十四代,恰好与夏相始终。商经过五百年而强大,最后经鸣条之战灭掉了夏。商汤之后,由太甲到太龙,是商朝巩固和发展时期。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还发生过伊尹放太甲的故事,此后商的统治很稳固。盘庚在位时曾几次迁都,最后定都在殷,所以商朝

  • 商朝的经济特点主要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经济是一种多层次经济。在商王朝内部有王室经济和宗族经济,在其外有诸候经济和方国经济。不同层次的经济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同时又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王室经济处于主导地位;宗族经济受王室经济控制最大;诸候、方国经济与王室经济保持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具有自己鲜明的地方特色。正是由于多层次经济之间的相互影

  • 商朝的政治制度叫什么名字?是怎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政治制度的根本特点是内服与外服的划分,生活在商周之际的周公曾经在《酒诰》中这样概述其情况:“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君)。”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外服是由邦伯所管辖的地区,这些邦伯分为侯、甸、男、卫几种,其中许多很可能是方国部落首

  • 商朝的文化产物,我国最早的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占卜凶吉 相关内容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是内外服(服侍天子)制,主要还是松散的联盟关系。夏商时期还没有形成太完善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封邦建国制作用是:实现对殷人的合围控制,也提高了王权的地位。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目的。殷商一般指商朝。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

  • 观察“夏朝形势”和“商朝形势”两图,说一说商朝的的统治区域和夏朝的统治区域有何变化?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变化:统治区域和影响区域进一步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扩张。表现:如江西新干发现的大洋洲青铜文化已带有明显商文化痕迹。说明:华夏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长江流域逐渐开始接受中原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