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今河南省安阳市)。
商朝前期屡屡迁都,直至盘庚定都于殷(今河南省安阳市),以后再没有迁都。商代出现的甲骨文和金文(因多刻于青铜器上,亦称“铭文”)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有系统性的文字符号。
中国传统历史学关于商朝的详细文献记载资料多来自于其一千年后的记录,主要有东周的《竹书纪年》和《尚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扩展资料:
商朝自先商到晚商共14次迁都。其中只有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学术界对此看法比较一致[2]。安阳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后,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
近代,在上古被普遍看作蛮荒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朝
、朝歌,古地名,位于河南省北部的淇县。商朝武乙、帝乙、帝辛四代殷王在此建都,改称朝歌。周灭商后,封康叔在朝歌建立卫国,都于此403年。汉代置朝歌县,元代置淇州,明代改为淇县。朝歌镇,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朝歌镇。淇县朝歌镇古称沫邑,商末易名朝歌,曾为殷纣都城和卫国国都,地处淇县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淇县县委、县政府办公机构所在地。全镇总面积1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76亩。辖16个行政村,总人口18000人,5381户,一个居民委员会。全镇辖区共人口52616人。京广铁路、107国道、淇浚公路和京珠高速公路贯穿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土地肥沃,水利、光照条件充足。名胜古迹有:殷纣王摘心台、纣王宫、荆柯冢、卫国故城、唐代陈婆造心经浮图、明末清初扯谈碑等。淇河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数千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华夏子孙,春种秋收,夏网冬猎,“砍砍伐檀”创造了淇河文化,发展了人类文明。这里即有驰名中外的牧野古战场,久负盛名的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山战国军痒,华夏第一皇家园林淇园,又有数不胜收的殷商文化遗址。淇河水养育了不少仁人志士。如被孔夫子誉为“殷有三仁”的箕子、微子、比干,纵横家军事家、教育大师鬼谷子,义士荆轲,中国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高风亮节的甄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