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区政府驻地位于山城街道办事处的双山北麓而得名。山亭是山东省枣庄市的市辖县级区,历史悠久,钟灵毓秀,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山亭、西集等地曾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夏朝时期(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初):南部属国,北部属滕国。殷商时期(约前16世纪初-前11世纪),南部先属(上艹下既)国,后属大彭国,北部为邾国。西周时期(约前11世纪-前771年),南部属郑国,北部属滕。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南部属郑国,北部属滕国和邾国。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前期,南部属兰陵,北部属滕国。前254年,现山亭区全境属楚。秦(前221年-前206年),南部属县,北部属滕县。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南部属楚国(丞无一)县,北部属鲁国、沛国滕县。东汉(25年-220年),南部属琅琊国的(丞无一)县、县;北部属鲁国、沛国、蕃县、合乡县。三国(220年-280年),南部属东海郡(丞无一)县、北部属东海郡蕃县、合乡县。晋朝(280年-420年),南部属兰陵郡(丞无一)县,北部属彭城郡蕃县。南北朝(420年-589年),南部属兰陵郡(丞无一)县,北部属郡蕃县。隋朝(581年-618年),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罢兰陵郡,586年(隋开皇六年)改蕃县为滕县,北部属滕县。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改(丞无一)为郑州,设兰陵县(治旧(丞无一)域)。公元602年(仁寿二年)废郑州,改兰陵县为(丞无一)县,不久又改县为兰陵县,南部属(丞无一)县、陵县。唐朝(618年-907年),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沂州琅琊郡(丞无一)和滕县。宋朝(960年-1279年),南部属京东东路徐州琅琊郡(丞无一)县,北部属京东西路徐州彭城郡滕县。金代(1115年-1234年),南部属峄州,北部属滕阳州(后改滕县)。元代(1271年-1368年),山亭区全境属山东西路,南部属峄州,北部属滕州。明代(1368年-1644年),山亭区全境属山东省济宁府(后属兖州府),南部属峄州,北部属滕县。清代(1636年-1911年),现全境属山东省兖州府,南部属峄县,北部属滕县。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现在的镇街先后分别隶属滕县、峄县、峄县抗日民主政府,滕峄边工委(县委),费滕峄中心县(实验县),双山县、麓水县、白彦县管辖。1983年11月,枣庄市齐村区改为山亭区,1983年11月15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山亭区,其行政区域为:原齐村区的西集、张庄、付庄、东凫山、半湖、北庄等6处公社和山亭、徐庄、辛召、冯卯、城头、店子、桑村等8处公社,计14处公社。1984年4月人民公社改社建乡,山亭区设北庄、半湖、付庄、张庄、东凫山、徐庄、辛召、水泉(辛庄)、桑村、城头、冯卯11个乡和西集、店子、山亭3个镇。1991年10月3日,撤销北庄乡,设立北庄镇;撤销桑村乡,设立桑村镇。1994年11月24日,撤销城头乡,设立城头镇。1996年12月25日,撤销徐庄乡,设立徐庄镇(鲁政函民字[1996]57号)。1998年12月23日,撤销水泉乡,设立水泉镇(鲁政函民字[1998]36号)。2000年5月11日,撤销冯卯乡,设立冯卯镇(鲁政函民字[2000]37号)。2000年,山亭区辖9个镇、5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443983人,各乡镇人口(人):山亭镇78618、店子镇29688、西集镇30394、桑村镇54830、北庄镇26561、城头镇42114、徐庄镇33614、水泉镇40167、冯卯镇50797、半湖乡11627、东凫山乡10180、付庄乡8906、张庄乡8572、辛召乡17915。2001年乡镇调整,全区14处乡镇合并为8个镇1个街道,即:山城街道、北庄镇、徐庄镇、西集镇、桑村镇、城头镇、冯卯镇、店子镇、水泉镇。2001年,全区总面积1018平方千米。辖9个镇(办事处)、255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46.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69万人。2002年,全区总面积1018平方千米。辖9个镇(办事处)、255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46.5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4万人。2003年,全区总面积1018平方千米。辖9个镇(办事处),255个行政村(居委会)。年底全区总人口46.5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9万人。2004年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枣庄市山亭区成立凫城乡的批示》(鲁政函民字[2004]11号)文件精神,成立凫城乡。新成立的凫城乡,包括田庄、张庄、文王峪、马头官庄、西凫山、东凫山、崔庄、白庄、横岭、付庄等10个行政村,行政区域为2000年乡镇规模调整前的原张庄乡、付庄乡、东凫山等3个乡。全区共255个行政村,856个自然村。求采纳
更多文章
夏商周三朝的历史遗址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1、河南省发现的二里头遗址被推测为是夏王朝的都城,它是良渚文化消失约三百年后的遗址,历史学家人工复原了夏朝宫殿,在人工堆积的土台上建筑宫殿的方法与良渚文化十分相似。在那里出土了黄河流域以前从未发现过的象征军士统制权的“玉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洪水之后良渚的人们迁到了二里头并带来了玉器文化,如果是这
二里头遗址可佐证哪个朝代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展开全部可以佐证夏和商朝历史。二里头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遗址上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属二里头文化,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
“二里头文化是哪个期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1960年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殿建筑基址。新的考古发现,使一度归于沉寂的中国考古界关于夏商分界
二里头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哪个才是属于商朝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两个都不是。二里头文化,一般认为,属于夏朝。(也有一部分“先商文化”的特征。即商朝还未建立之前,与夏朝并存时期的部族)。龙山文化就更不是了。它是我国一般上古神话中说的黄帝时期的主要文化。黄帝时期就是仰韶文化后期和龙山文化时期。商朝文化,如二里岗文化等才是。夏王朝的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王朝的国家构成和等
二里头遗址的文明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1980年代中后期,在河南新密市发现新砦遗址,随后又在附近发现类型相似的遗址,从而弥补了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一期之间的文化空白,被称作二里头文化的新砦期,其下又分作早晚二期,使得二里头文化的分期增加至六期。新砦期文化的文化遗存的特征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之间,沿袭关系非常明显,是二
二里头文化的四个时期,分别具体是什么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文史百科
整个二里头文化期大约为公元前1900一前1600年,属于夏代历史的范围。夏人能铸造铜器,史有明载。二里头文化是夏代的青铜文化。但是,对于二里头的四个文化期,考古界中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一种意见认为,二里头四期的遗存,都属于夏代的遗存。第二种意见认为一、二期遗存与河南龙山文化有继承关系,属夏文化,三、四
中国的二里头遗址可以证明夏朝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
夏朝都城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位于偃师市二里头村及其周围,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不少于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
夏朝二里头遗址的建筑群与墓葬群反映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重大考古发现始见于二里头文化晚期的1号、2号宫殿基址,是此前学术界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基址。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二里头遗址的发掘面积进一步扩大,成果层出不穷。2004年,考古人员在2号宫殿基址下面发掘出了一座时代更早、规模更大、结构更为复杂的大型建筑基址,将迄今为止可确认的中国宫城的最早年
秦汉时期在科技与文化方面分别有哪些成就?为什么会这么发达?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1、《九章算术》是西汉时的一部数学专著。分九章,书中涉及到算术、代数和几多么几个方面的内容,其间许多数学上的重要成就在其时的国际上都是先进的。2、张衡创造的地动仪,是国际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比欧洲出现的第一
夏朝之前有哪些人类文明?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古埃及:公元前31世纪左右建立古印度:公元前30世纪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古巴比伦:公元前21世纪有的,证据是前些年科学家发现了一亿年前的核反应堆,而在一亿多年前地球上并没有人类,这些核反应堆只能是人类或者外星生物所遗留下的争议按照考古学的标准,夏朝的真实存在性不能确认,或者说,在有力的文物出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