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目标甲骨文和金文;夏商历法成就,夏商天文记录;商周医药学、生物学与地理学;《尚书》,《周易》;商周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二、能力培养目标1.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夏、商、西周三代文化成就的取得,是奴隶制度兴盛、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三代文化成就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认识,并运用这些观点分析和说明历史问题。2.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学习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对后来文化史的学习,从而体会历史发展的继承和渊源关系。3.通过了解《周易》的哲学思想,纠正它是纯粹卜筮之书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古代文化典籍。三、思想教育目标1.文字是文明古国的重要象征。文字的产生,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又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甲骨文和金文是比较成熟的汉字,为研究夏、商、西周三代历史留下了宝贵资料。2.夏、商、西周青铜时代,我国在天文、历法、医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铁器时代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条件。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3.西周在哲学史上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周易》提出了阴阳说,代表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的出现,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增强的表现。4.商周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出现高峰,是三代奴隶制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具体体现,也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5.通过了解夏、商、西周三代历史文化内容,以及古代中国人对世界历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逐渐培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要点一、夏、商、西周的文明繁荣二、甲骨文和金文1.甲骨文与甲骨文的史料价值2.金文与金文的史料价值三、科学与技术1.夏商的历法成就2.夏商的天文记录3.商周医药学4.商周生物学与地理学的成就四、《尚书》和《周易》1.《尚书》2.《周易》五、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1.商周的雕塑艺术2.商朝青铜造型艺术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节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带星号的非考试内容。教师可视具体情况确定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二、导言概括了夏、商、西周三代文明繁荣的原因以及三代文明的历史地位。在讲授导言时,教师应该首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最残暴的人剥削人和人压迫人的奴隶社会,会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度发达的文化?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忆与思考,指出奴隶制经济发展、劳动有了进一步分工是奴隶社会文化发达的原因。三、“甲骨文和金文”一目,教材分三个问题展开叙述:1.甲骨文的发现。教材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并说明文字对推动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所具有的重要贡献。正是由于文字的产生,历代的文明才能通过文字的载体而世代流传。中国的历史从未中断过,悠久文明连绵不断,都和文字有着密切关系。2.甲骨文与甲骨文的史料价值。教材对于甲骨文的发现、发掘规模、卜辞内容、构字规律与史料价值作了详细的叙述。教学除了向学生讲授这些内容之外,还应从汉字“六书”构字规律、出土甲骨的数量和占卜记录内容广泛几个方面说明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汉字,但重点应该强调甲骨文的史料价值。为此,对甲骨文的发掘与研究,可适当作些介绍。3.金文与金文的史料价值。教材介绍了金文(又称“钟鼎文”“铭文”)的含义以及商周金文的史料价值。教师可以指明金文在时间上几乎与甲骨文同时,却在文字结构上因为刻写材料不同与甲骨文又有较大区别。金文记录的内容,反映了商周特别是西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诸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关商周青铜铭文的一段小字,教师可用来说明金文对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意义。“西周铜器铭文”,则应指导学生观察,以增加感性认识。四、“科学与技术”一目,教材从夏商的历法成就、夏商的天文记录、商周医药学、商周生物学与地理学成果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为方便学习,同时体现科技进步,建议依据教材抓住典型科技成就分类列表进行教学,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教材中干支知识和“商朝历法成就”的一段小字,可适当加以说明。“河北藁城出土的商代石砭镰”及小字“周人重视保护环境”,供学生阅读、观察、思考,可不作介绍。三代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青铜业的发展。三代青铜业的发展,无论是对三代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三代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此,可联系商代代表性青铜器适当进行说明。五、“《尚书》和《周易》”一目,是介绍夏、商、西周三代的史学和哲学成就。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这一时期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哲学思想的发展。1.《尚书》。教材交待了《尚书》的基本内容和史学地位。实际上,除了史料价值以外,《尚书》也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但可以不必在课堂上介绍。出自《文心雕龙》一段评价《尚书》的材料,可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2.《周易》。教材从哲学观念、道德价值和迷信思想三个方面对《周易》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为了纠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周易》是纯粹“卜筮之书”的片面认识,教师可对我国最初的哲学思想阴阳说作些介绍。阴阳,产生于卜筮宗教迷信,是古人创造的哲学术语,就其基本意义来说,就是对立统一,这是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当代易学研究专家金景芳先生认为,中国人对辩证法早就有自己完整的表述。《周易》正是用辩证法来阐释哲理的。辩证法不是西方哲人的专利。六、“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一目,从“商周的雕塑艺术”(纹饰)和“商朝青铜铸造艺术”(造型)两个方面说明了夏、商、西周三代艺术的发展水平。关于雕塑艺术,教材以商代青铜器上出现的平雕、浮雕技术和西周青铜铭文为例,说明了工艺的精湛。关于青铜铸造艺术,教材选取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为代表,肯定它是青铜艺术的杰作。教学除了向学生讲授反映三代工艺水平的代表成就外,对教材中提供的介绍“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的小字,可作必要的说明,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商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实与青铜铸造业的发达有关。冶铸青铜,为雕刻提供了锐利的青铜工具;铸造铜器必先造范,有利于造型艺术的发展;做器物模型,须先雕刻,从而为雕刻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殷代青铜冶铸业的发达推动了雕刻艺术的发展。对此,教师可适当加以说明,以帮助学生理解商周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的原因。至于商朝的玉雕,由学生自己阅读,可不讲解。七、讲完新课,可以按“夏商西周三代取得了哪些文化成就、为什么能取得这些成就、对后世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等方面进行小结。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甲骨文和金文;夏商历法成就,夏商天文记录;商周医药学、生物学与地理学;《尚书》,《周易》;商周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二、能力培养目标1.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夏、商、西周三代文化成就的取得,是奴隶制度兴盛、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三代文化成就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认识,并运用这些观点分析和说明历史问题。2.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学习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对后来文化史的学习,从而体会历史发展的继承和渊源关系。3.通过了解《周易》的哲学思想,纠正它是纯粹卜筮之书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古代文化典籍。三、思想教育目标1.文字是文明古国的重要象征。文字的产生,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又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甲骨文和金文是比较成熟的汉字,为研究夏、商、西周三代历史留下了宝贵资料。2.夏、商、西周青铜时代,我国在天文、历法、医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铁器时代社会的进步创造了条件。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说明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3.西周在哲学史上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周易》提出了阴阳说,代表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的出现,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增强的表现。4.商周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出现高峰,是三代奴隶制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具体体现,也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5.通过了解夏、商、西周三代历史文化内容,以及古代中国人对世界历史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逐渐培养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教学要点一、夏、商、西周的文明繁荣二、甲骨文和金文1.甲骨文与甲骨文的史料价值2.金文与金文的史料价值三、科学与技术1.夏商的历法成就2.夏商的天文记录3.商周医药学4.商周生物学与地理学的成就四、《尚书》和《周易》1.《尚书》2.《周易》五、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1.商周的雕塑艺术2.商朝青铜造型艺术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节为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带星号的非考试内容。教师可视具体情况确定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二、导言概括了夏、商、西周三代文明繁荣的原因以及三代文明的历史地位。在讲授导言时,教师应该首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最残暴的人剥削人和人压迫人的奴隶社会,会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度发达的文化?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忆与思考,指出奴隶制经济发展、劳动有了进一步分工是奴隶社会文化发达的原因。三、“甲骨文和金文”一目,教材分三个问题展开叙述:1.甲骨文的发现。教材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并说明文字对推动社会进入文明时代所具有的重要贡献。正是由于文字的产生,历代的文明才能通过文字的载体而世代流传。中国的历史从未中断过,悠久文明连绵不断,都和文字有着密切关系。2.甲骨文与甲骨文的史料价值。教材对于甲骨文的发现、发掘规模、卜辞内容、构字规律与史料价值作了详细的叙述。教学除了向学生讲授这些内容之外,还应从汉字“六书”构字规律、出土甲骨的数量和占卜记录内容广泛几个方面说明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汉字,但重点应该强调甲骨文的史料价值。为此,对甲骨文的发掘与研究,可适当作些介绍。3.金文与金文的史料价值。教材介绍了金文(又称“钟鼎文”“铭文”)的含义以及商周金文的史料价值。教师可以指明金文在时间上几乎与甲骨文同时,却在文字结构上因为刻写材料不同与甲骨文又有较大区别。金文记录的内容,反映了商周特别是西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诸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有关商周青铜铭文的一段小字,教师可用来说明金文对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意义。“西周铜器铭文”,则应指导学生观察,以增加感性认识。四、“科学与技术”一目,教材从夏商的历法成就、夏商的天文记录、商周医药学、商周生物学与地理学成果四个方面进行介绍。为方便学习,同时体现科技进步,建议依据教材抓住典型科技成就分类列表进行教学,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教材中干支知识和“商朝历法成就”的一段小字,可适当加以说明。“河北藁城出土的商代石砭镰”及小字“周人重视保护环境”,供学生阅读、观察、思考,可不作介绍。三代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青铜业的发展。三代青铜业的发展,无论是对三代社会的发展,还是对三代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此,可联系商代代表性青铜器适当进行说明。五、“《尚书》和《周易》”一目,是介绍夏、商、西周三代的史学和哲学成就。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这一时期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哲学思想的发展。1.《尚书》。教材交待了《尚书》的基本内容和史学地位。实际上,除了史料价值以外,《尚书》也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但可以不必在课堂上介绍。出自《文心雕龙》一段评价《尚书》的材料,可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2.《周易》。教材从哲学观念、道德价值和迷信思想三个方面对《周易》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为了纠正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周易》是纯粹“卜筮之书”的片面认识,教师可对我国最初的哲学思想阴阳说作些介绍。阴阳,产生于卜筮宗教迷信,是古人创造的哲学术语,就其基本意义来说,就是对立统一,这是古代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当代易学研究专家金景芳先生认为,中国人对辩证法早就有自己完整的表述。《周易》正是用辩证法来阐释哲理的。辩证法不是西方哲人的专利。六、“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一目,从“商周的雕塑艺术”(纹饰)和“商朝青铜铸造艺术”(造型)两个方面说明了夏、商、西周三代艺术的发展水平。关于雕塑艺术,教材以商代青铜器上出现的平雕、浮雕技术和西周青铜铭文为例,说明了工艺的精湛。关于青铜铸造艺术,教材选取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为代表,肯定它是青铜艺术的杰作。教学除了向学生讲授反映三代工艺水平的代表成就外,对教材中提供的介绍“广汉三星堆大型青铜铸像”的小字,可作必要的说明,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商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实与青铜铸造业的发达有关。冶铸青铜,为雕刻提供了锐利的青铜工具;铸造铜器必先造范,有利于造型艺术的发展;做器物模型,须先雕刻,从而为雕刻艺术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殷代青铜冶铸业的发达推动了雕刻艺术的发展。对此,教师可
更多文章
商朝在文化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在文化方面取得的成就有:1、自商代起,中国音乐进入了信史时代。民间的音乐和宫廷的音乐,都有长足的进步。由于农、牧、手工业的发展,青铜冶铸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从而使乐器的制作水平飞跃,大量精美豪华的乐器出现了。2、商代的陶器有各种颜色,有些为轮制,有些则使用泥条筑法,陶器上常压印花纹。所知最早的中国
商朝人的祭祀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
商人几乎每天都祭祀。比较常见的是祭天、祭祖先、祭泉水,还有为了去除疾病和灾祸来祭祀的。当时的祭祀是重要的国家活动,主持这项活动的祭师一般由地位较高的奴隶主来担当。祭祀开始后,参加活动的贵族和平民都要穿戴整齐,随着号令进行跪拜。祭师会站在祭坛旁的显要位置,高声朗读祭文。除了祭祀,商人几乎事事占卜。他们
商代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只有商代哦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商代政治的另一个特点是内服与外穿激扁刻壮灸憋熏铂抹服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地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地外服官之别。内服是王畿,既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再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利。
商朝的重要人物及贡献,代表性文化现象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商汤,商朝建立者。伊尹,商朝开国宰相,也许也是一个失败的篡位者。妇好,商王武丁的妻子,军事统帅。盘庚,中期商王,迁都于殷,王朝中兴。商纣,末代商王,主力征东夷时被周人偷袭,兵败自焚。商人文化重鬼神,好占卜,几乎每事必卜,祭祀尤其是人祭泛滥成灾。
商朝的主流文化是什么呢?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从中国古文明和同时期世界范围人类活动来看,商朝的文化已经相当进步。天文方面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阳阳合历,知道闰月。在数学方面,商人已经有了记数的文字,也能进行一般的运算,绘制很简单的几何图形。在医学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商之前,医病靠的巫医,所以说,那个时候最好别生病,生病是死是活,只能靠天了。但
商周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文学艺术起源于原始人的生产劳动。上古时代有歌谣和神话等口头文学创作,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最早的文学形式是诗歌和散文。1、《周易》是商周之际的一部巫书,大约编成于战国初期,其中记载了古代的社会情况,关保存了部分古代歌谣,有朴素的文学色彩,是甲骨卜辞的发展。2、《尚书》是一部分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夏商国主要的政治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分封制夏商的政治制度1.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过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他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2.商朝建立后,王位继承也采用世袭制,其世袭的方式或是父子相传,或者是兄终弟及。3.夏商已经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
论殷商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有哪些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在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间,定都于殷,即今河南安阳,故此商朝又名殷朝。我们称这二百七十多年为商朝的后期,我们所以确知商朝已有文字记录,乃因为公元一八九九年以来殷都遗址即所谓殷墟的发展和发掘。商朝的文化是一个灿烂的文明,商朝拥有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纪录;商代文字已基
商朝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商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首领成汤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辅佐下,开始了伐桀的战争。先消灭了个葛、
商代文化特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文化的特征是尊神、事鬼,先鬼后礼。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鼎、鬲等食器三足。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鼎、等柱状足成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爵的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