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商朝人的祭祀解读~

商朝人的祭祀解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170 更新时间:2024/1/23 15:51:19

商人几乎每天都祭祀。比较常见的是祭天、祭祖先、祭泉水,还有为了去除疾病和灾祸来祭祀的。当时的祭祀是重要的国家活动,主持这项活动的祭师一般由地位较高的奴隶主来担当。祭祀开始后,参加活动的贵族和平民都要穿戴整齐,随着号令进行跪拜。祭师会站在祭坛旁的显要位置,高声朗读祭文。

除了祭祀,商人几乎事事占卜。他们的占卜也很有讲究,就是先把龟甲上残留的肉渣皮筋等去除洗干净,等它干燥后再做一定的处理,然后把整治好的龟甲用火烧炙,使龟甲兽骨裂出焦纹。占卜人再根据焦纹的纹理来判断吉凶。

当时能胜任这份工作的只有卜官。卜官不仅要亲手整治龟甲兽骨,还要将此事记录成卜辞,刻在自己整治过的甲骨上以示郑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甲骨文。由于要刻写甲骨文字,所以这个占卜人在当时是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正因为商人们不论大小事都要占卜,所以才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甲骨卜辞。

扩展资料

殷墟从发现到后来的发掘中,先后出土了带有文字的甲骨十几万片。上面的文字是我国知道的,目前最早的形成了系统的文字形象。其上书写的内容基本上是关于殷商占卜和祭祀的记录。

那个时候,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对自然的了解也并不多。很多时候他们无法去对抗自然灾害,也不能解释很多的自然状态。这就引发了人们的敬畏之心,人们相信这个世间有一个至高的存在,在影响甚至掌控着人世间的事情。鬼神之说盛行,占卜之术也就有了其存在的必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活人祭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商朝

商朝把祭祀和军事,视为国家的两件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由于妇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商王武丁经常令她主持祭祀,育读祭文,并被任命为卜官,刻写卜辞,在保存下来的甲骨文中,有些是出于妇好的手刻,她通过主持祭祀,而参与朝中的政治活动,成为武丁埋藏的一位女政治家,妇好还是一位军事家,她多次带兵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卜辞有“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的记载,意思是说,商王武丁征发妇好所属三千军队和其他士兵一万人,前往征伐羌国,在出土文物中发现有两把“妇好”的铜钺,每把重达八、九公斤,这在商朝是王权和军权的象征,有一次,武丁亲征巴方,令妇好设伏兵,巴军中伏,为妇好所歼灭,据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载,妇好曾多次主持各种类型和名目的祭祀活动,利用神权为商王朝统治服务。此外,妇好还多次受武丁派遣带兵打仗,北讨土方族,东南攻伐夷国,西南打败巴军,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武丁对她十分宠爱,授予她独立的封邑,并经常向鬼神祈祷她健康长寿。然而,妇好还是先于武丁辞世。武丁十分痛心,把她葬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约100米处。墓葬被发掘,保存完好。除发掘出大量青铜器外,其中所出玉器共755件,是商代玉器出土最多、最集中的墓,另有63件石器、47件宝石器及象牙雕刻等物。妇好死后,武丁十分悲痛,每有军事行动,常通过祭祀祈祷妇好在天之灵助战,这也反映出妇好生前的名字,确足以威慑敌人,妇好死后,有独葬的巨大墓穴,而且享受独祭的隆礼,这在商朝也是少见的,一九七六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妇好”墓,使这位湮灭三千多年的妇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事迹,重见天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应该给予这位古代的杰出妇女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公元前十二世纪时,正是中国殷商之期。由于频繁的战乱,商王朝留给今人的痕迹已经非常稀少,但是就在这些为数不多的遗物中,却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一位特殊的女人。她的名字叫“妇好”,是公元前十二世纪上半叶的商王武丁之妻。武丁见于史料的“诸妇”多达六十多位,其中只有三人拥有王后的地位,妇好则是第一位。而且也是伟大的商朝中兴之王武丁一生中唯一真正爱过的女人。——在现存于世的甲骨文献中,“妇好”的名字频频出现,仅在安阳殷墟YH127甲骨穴中出土的一万余片甲骨中,她就出现过两百多次!而且武丁在这些占卜中向上天祈告的内容,包括妇好的各个生活侧面:征战、生育、疾病,甚至包括她去世后的状况如何。足见武丁对妇好用心之深。妇好并不姓妇,她的父姓是一个亚形中画兕形的标志,当她嫁给武丁成为王妻之后,武丁给了她相当丰厚的封土和士民,在她的封地上,她得到了“好”的氏名,尊称为“妇好”,或者“后妇好”。妇好的庙号为“辛”,商王朝的后人们尊称她为“母辛”、“妣辛”,“后母辛”。武丁是商王朝的第二十三位国王,也是第二十位王盘庚的侄儿。盘庚继位时,商王朝已经出现了内乱外患并举的迹象,盘庚为了摆脱困境,将商王朝的都城迁往北蒙(即今河南安阳)。盘庚完成迁殷的壮举之后若干年,商王朝的中兴之王武丁接过了王杖。武丁的经历,与近三千年后的俄国彼得大帝有异曲同工之妙。武丁的父亲小乙是盘庚的四弟,做梦也没有想过自己能继位为王。因此在武丁小的时候,小乙将自己的儿子武丁送到民间去生活。武丁没有向任何人吐露自己的王族血统,而是象一个普通民人那样学习各种劳作和知识,象一个普通人那样经历各种疾苦,从而为他未来继位中兴王朝奠定了基础。也正是这段经历,使他得到了筑屋奴隶出身的傅说为宰相。武丁是个性非常强、也非常富于情感和壮志的君主。妇好就是武丁的第一位王后。她嫁给武丁之前的身份,应该是商王国下属或周边部落的母系部族首领或公主,有着非同一般的出身和见识。妇好十分的聪明,也有着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商王朝武功最盛的君王武丁是她的丈夫,而武丁时代的赫赫武功中,有着妇好相当一部分的功劳。——商王朝带着浓烈的母系氏族遗风,这几个形容词用在商王后的身上,一点问题都没有。妇好臂力过人,她所用的一件兵器重达九公斤,足见她的身体强壮。而该兵器为大斧,更可见她的骁勇。妇好和武丁,是一对真正志同道合的好夫妻。刚刚结婚的时候,武丁对妇好领兵作战的能力还不是非常了解,某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外敌入侵,派去征讨的将领久久不能解决问题,妇好便主动请缨,要求率兵前往助战。武丁对妻子的要求非常犹豫,考虑很久之后,还是通过占卜才决定让王后出征。没想到,妇好一到前线,调度指挥有方,而且身先士卒,很快就击败敌人,取得了胜利。武丁从此对妻子刮目相看,封妇好为商王朝的统帅,让她指挥作战。从此以后,妇好率领军队征讨作战,前后击败了北土方、南夷国、南巴方,以及鬼方等二十多个小国,为商王朝开疆拓土立下了不朽战功。其中,在对羌方一役中,武丁将商王朝一半以上的兵力都交给了她:一万三千余人。这场战役大获全胜,也是武丁时期出兵规模最大的一次。除了率军作战,妇好还掌握着商王朝的祭祀占卜之典,经常主持这类典礼。她是名副其实的神职人员,最高祭司。其实要照我说,做王的人很应该象人家武丁学习,发掘自己妻子的潜力。再忠心的臣子,也没有妻子那么靠得住,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嘛。何况一日夫妻百日恩,中国的传统教育把女人们都教得把老公看得比天大呢。后来的皇帝们把老婆关在后宫,然后被自己的文臣武将们当猴儿耍来卖,实在是自寻烦恼。通俗来说,武丁和妇好,那是世上最愉快、最成功的一对儿,他们同心协力,将商王朝经营成了世上第一流的夫妻店。妇好为武丁和商王朝立下的最伟大战功之一,就是率领一万三千人的大军,征讨西北的内蒙古、河套一带的敌军之战。这场战争对于殷商王朝乃至于整个中华历史,都具有伟大的划时代意义。这是一场自卫战,在妇好出战之前,商王朝困于西北边境的战乱骚扰已多年,始终不能胜利,而妇好一役毕全功,取得了最后也是最强大的胜利,并且得到了敌人的归附服从。这是一场奠定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的决战。史学家认为,妇好此战的意义,不亚于传说中的黄帝蚩尤之战。当然,武丁并不是只会窝在王宫里,为出兵放马的妻子占卜问天的无用男人,他自己也屡屡率军出征。在攻打巴方国(今湖北西南部)的时候,他和妇好一起领军,并且分工合作——让妇好在西南方设下埋伏之阵,自己率领各路侯伯从东面发动攻势,将敌人赶入妇好的铁桶阵中,一鼓歼之。每当妇好单独出征,凯旋归来的时候,武丁总是抑制不住喜悦,出城相迎。有一次一直迎出八十多公里。当这对夫妻带领着各自的部属,终于在郊外相遇的时候,久别重逢的激动使他们忘记了国王和王后的身份,将部属们甩在后面,两人一起并肩驱策,在旷野中追逐驰骋。妇好自己更不会象后世的那些脑子长草的后妃,自动把自己归入下等人的范畴(比如说汉成帝刘骜的班婕妤,皇帝老公曾经十分爱她,邀她和自己同乘一车,她居然对老公说:“只有昏君,才会对自己的女人这样优待。”难为她还是班固班超的姑妈,这么弱智的话都说得出来!所以刘骜后来甩了她宠爱赵家姐妹那也是应有之义,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嘛。她不愿意受老公优待,自然有乐意舒舒服服受优待的女人取她而代之。这叫活该自找。)而武丁,更将妻子看得无比重要甚至于既爱且敬,这一次浪漫的并骑留在了史料中,而没有见诸文字的恩爱自然更多。琴瑟和谐,羡煞后人。武丁是一个非常有见识的君王,他并不因为妇好是自己的妻子,就认为她理所应当要无偿为自己的国家奉献。在妇好立下赫赫功绩之后,论功行赏之时武丁没有忘记她,给她划分了封地。妇好在自己的封地上,就是一切的主宰,她主持封地范围内的一切事务,拥有田地的收入和奴隶民人。她还向丈夫武丁交纳一定的贡品,一切都按照国王和诸侯的礼仪来办理。决不因私废公。妇好的封地一定是商王朝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因为在她的封地上,她拥有自己独立的嫡系部队三千余人——在那个年代,普通小国的全部兵力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这个数目。由于经济独立,妇好能够为自己铸造大规模的青铜制品,现存于世的妇好偶方鼎就是其中之一。武丁和妇好,不但是感情方面的夫妻,也是事业方面的伙伴。为了管理自己的封地,妇好经常离开王宫,到封地去生活(有点象如今的职业女性因公出差)。小别胜新婚,妇好虽然常因征战和理政与武丁分别,但是仍然屡屡为他生育儿女。然而妇好三十三岁就死去了。虽然相对于那个时代,她的享年已经不短,但是相对于她享国长达五十九年的丈夫武丁,却太短暂了。妇好是因为什么原因去世的?从已经翻译过来的甲骨来看,有好几种可能。有甲骨卜辞上,有这样的记载:妇好要分娩了,不好。三旬又一日,甲寅日分娩,一定不好。女孩。妇好是因为难产而去世的吗?还有一块甲骨上的记载则是:出贞……王……于母辛……百宰……血。又忍不住让人揣测,妇好是因为战役而亡,至少也是战伤复发而逝,——那年头的战争,其实就是大规模的械斗,想要不负伤,恐怕不可能。所以武丁才为她复仇而战。总之,不管妇好是因为什么原因去世的,她的不幸去世,都使武丁非常痛心,将她下葬在自己处理军政大事的宫室旁边,让自己随时都能看到妻子、日夜守护着她。即使如此,武丁仍然觉得自己守护的力量不够,不足以深达幽冥。于是,他率领儿孙们为妇好举行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祭祀,并且为妇好举行了多次冥婚,将她的幽魂先后许配给了三位先商王:武丁的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大甲、十三世祖成汤。在最后将妇好许配给成汤之后,武丁终于放下了心,认为有多达三位伟大的先人共同照看,妇好在阴世里能够得到安全和关怀了。妇好为武丁留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孝己。而妇好在艰难中生育的女儿是谁呢?武丁至少有过两个女儿担任过商政府中的官员,并且象妇好那样拥有自己的封地。她们是子妥和子媚,即子妥鼎、子媚鼎的主人。谁是妇好的女儿?也或者除了子妥和子媚,还另有其人。从历史记载可以发现,妇好去世多年之后,武丁仍然对她念念不忘。按照国家制度,武丁在妇好去世后又册立了新的王后。然而这位王后虚有其名,武丁眼前心底,仍然只有妇好一人,对新王后视若无睹。不久,这位王后就在抑郁中离开了人世。于是第三位王后又应运而生……每当国家有战事,武丁都要亲率子孙大臣,为妇好举行大规模的祭礼,请她的在天之灵保佑自己能够旗开得胜。上世纪,安阳小屯村的殷墟被陆续发掘,然而十一位曾定居安阳的商王大墓已仅剩了十一座空陵,在三千年的历史中早被盗得空空如也。谁也没有想到,保存完好如初的,却是妇好墓。一九七六年五月十七日,一位女考古学家郑振香,主持了另一个女人,商王后、大将妇好墓的发掘。墓中出土了4面铜镜,还有4件铜钺以及130件青铜兵器。除了以一对司母辛大方鼎为首的200余件青铜礼器,还有十五种共156件酒器、以及来自新疆等地的玉器佩饰755件、来自台湾海南甚至更远处的海贝7000多枚、各色宝石制品47件。以及各种陶器石器海螺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为妇好殉葬的16名殉人、6条殉狗。如此丰厚的陪葬品,不仅体现了武丁对妻子的敬爱之情,更体现了妇好生前丰富多彩的生活。她不但是一位将领,能征善战且善饮,更是一位尊贵的贵妇人,爱美而且擅于修饰,更是一位拥有独立经济能力的贵族领主,拥有庞大的奴隶群。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商代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只有商代哦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商代政治的另一个特点是内服与外穿激扁刻壮灸憋熏铂抹服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地内服官和被封于王畿以外地外服官之别。内服是王畿,既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再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利。

  • 商朝的重要人物及贡献,代表性文化现象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商汤,商朝建立者。伊尹,商朝开国宰相,也许也是一个失败的篡位者。妇好,商王武丁的妻子,军事统帅。盘庚,中期商王,迁都于殷,王朝中兴。商纣,末代商王,主力征东夷时被周人偷袭,兵败自焚。商人文化重鬼神,好占卜,几乎每事必卜,祭祀尤其是人祭泛滥成灾。

  • 商朝的主流文化是什么呢?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从中国古文明和同时期世界范围人类活动来看,商朝的文化已经相当进步。天文方面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阳阳合历,知道闰月。在数学方面,商人已经有了记数的文字,也能进行一般的运算,绘制很简单的几何图形。在医学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商之前,医病靠的巫医,所以说,那个时候最好别生病,生病是死是活,只能靠天了。但

  • 商周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文学艺术起源于原始人的生产劳动。上古时代有歌谣和神话等口头文学创作,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最早的文学形式是诗歌和散文。1、《周易》是商周之际的一部巫书,大约编成于战国初期,其中记载了古代的社会情况,关保存了部分古代歌谣,有朴素的文学色彩,是甲骨卜辞的发展。2、《尚书》是一部分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 夏商国主要的政治制度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史百科

    分封制夏商的政治制度1.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过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他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2.商朝建立后,王位继承也采用世袭制,其世袭的方式或是父子相传,或者是兄终弟及。3.夏商已经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

  • 论殷商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有哪些方面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在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间,定都于殷,即今河南安阳,故此商朝又名殷朝。我们称这二百七十多年为商朝的后期,我们所以确知商朝已有文字记录,乃因为公元一八九九年以来殷都遗址即所谓殷墟的发展和发掘。商朝的文化是一个灿烂的文明,商朝拥有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纪录;商代文字已基

  • 商朝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商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首领成汤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辅佐下,开始了伐桀的战争。先消灭了个葛、

  • 商代文化特点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文化的特征是尊神、事鬼,先鬼后礼。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鼎、鬲等食器三足。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鼎、等柱状足成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爵的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样

  • 请问商朝的文化艺术的意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商代,青铜器的应用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青铜工具的锐利远胜于石器,加以当时的铸造技术可以制作出适合于不同用途的各种手工工具和农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因此,拥有众多人口的都邑出现了。在这些都邑中,建造起巨大的宫殿;修造大型王陵;构筑起城垣与壕沟之类的防御设施。在都邑与各地之间有马车

  • 中国古代商业经济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我国古代商业经济始于商代,商朝就是因其民善经商而得名。商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货币、城市和商品种类。①、货币的演变。商代人用贝为币。从今天的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可以看出,与商品贸易有关的汉字大多与“贝”字有关。西周到春秋,以铜(当时亦称金)为主。春秋战国时,各种形状的公私铸币出现,仍以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