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商业经济始于商代,商朝就是因其民善经商而得名。商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货币、城市和商品种类。
①、货币的演变。商代人用贝为币。从今天的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汉字可以看出,与商品贸易有关的汉字大多与“贝”字有关。西周到春秋,以铜(当时亦称金)为主。春秋战国时,各种形状的公私铸币出现,仍以铜质为主,非常混乱。秦始皇统一货币为铜质半两圆形方孔钱,另有少量上币为黄金(以镒为单位,一镒为二十两)。汉初货币以黄金为主,铜为辅,形制和重量变化很多。到汉武帝时始铸铜质五铢钱,形制开始稳定下来,除王莽篡位曾短暂使用大钱外,五铢钱使用了七百多年直至唐初唐高祖。唐高祖下令铸铜质“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铸钱大多以“开元通宝”为范式,即大小几乎相同,名称皆为“通宝”,仅年号、朝代有别而已。如“贞观通宝”“乾隆通宝”等。到北宋,铜、铁、银等铸币并行,但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另外,在四川地区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与北宋同时的金后期铸造的银币,是我国货币史上首次制造的法定计数货币。到明代,白银更成为主要流通货币,铜金则成为辅助货币,铁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清代货币仍以银、铜为主,一直持续到南京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法币”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②、城市的发展。我国古代城市最早出现于夏朝,即奴隶制国家机器建立和存在的都城。那时的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和交通中心。后来城市的职能逐渐增多,政治交通之外,还有了经济、商业、军事等其他功能。春秋战国时著名的城市有齐国的临淄、魏国的大梁、赵国的邯郸、楚国的郢等,这些城市都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商业、交通中心。西汉时除首都丝路的起点长安外,还有:洛阳、成都、宛、邯郸、临淄等,号称五都,也是著名的商业、交通中心。隋唐时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市布局严谨有如棋局,坊市分开,气派非凡,人口逾百万;当时的洛阳、广州、扬州、益州也是大而有名。北宋的都城汴梁,更是商业都会,坊、市界线被打破,有夜市,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城市功能已十分齐全。南宋时的临安,西夏的凉州,金的中都,繁华一时,尤其是临安当时人口也是逾百万。元时的大都(今北京)、泉州、杭州更是国际性的大都市。泉州还是宋元时最大的国际贸易港。明清时的著名城市更是不胜枚举,北京、汉口、广州、上海、杭州、成都、南京、苏州等,它们都是商业中心和行政、交通枢纽。大城之外还有了众多的小市镇(南方的墟、北方的集等),也是较低级商业、交通中心。
③、商品种类的变化。商周时的商品大多为一些王公贵族生活奢侈品和人民生活必须品,如北方的马匹、南方的象牙、西方的皮革、东方的鱼盐等。秦汉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进步,成为商品的物资越来越多,铁器、丝绸、瓷器、纸品、药材等都加入到商品中来了。到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隋唐,商品中增加了文人字画、工艺品、茶叶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物。宋元明清时期,商品的种类逐渐增至数百种,丝绸、瓷器、药材之外,粮、棉、茶等农产品也成为商品中的大宗。
④、评价:
A、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不仅如此,它还促进了市场的繁荣、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B、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影响了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市民文化的繁荣。
C、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还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税收制度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盟芽的出现和早期民主思想的出现。
D、由于中国历代统治者大多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故商品经济对社会的发展还是受到很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