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一个伟大的文明必然孕育出伟大的思想家,中华文明举世无双,如果没有孔子,必然自有另一个先哲来承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重任。
所以说,即便没有孔子,中华文明依然有传承和发展,当然能延续至今。
中国的汉文化在中国现在还是主流文化吗?
谢邀。答案是肯定的,说的是汉语,用的是汉字,汉文化主体地位勿庸置疑。
中国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后,外来文化快速进入华夏,使传统文化的浓度,稀释了许多。但并未颠覆汉文化主体地位。一些先进的思想,文化,科技被汉文化吸收,融汇,推动了汉文化的进步,新营养的犀入生成新的力量,使汉文化的生命力蓬勃起来。
当然,外来文化的进入,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消积影响。对传统价值值观构成冲击。国人中崇洋之风日盛,思想,文化,观念,唯西方马首是瞻。被西方文化异化,这种现象令人忧虑。对自已母体文化,保持高度自信,是每个华夏儿女应有的情怀。
商朝人从哪里来?是来自商丘吗?商朝人长什么样子?
以前没读过史书,总以为商发源于东夷,1、然而史记上说,事做于东南,所以禹兴于西羌,汤起于杜亳,这里明确提出汤起于(西北),也就是陕西商雒关中地区。并非河南的商丘地区~在最东部
2、竹书纪年跟史记可以相互印证。
竹书纪年:汤居亳,东至于洛。秦本纪:东地至洛。这两个洛水指南北走向的北洛水。稍微有点数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不可能是东西方向的洛水。所以竹书以另外一种方式证明了杜亳在陕西。
3、秦本纪:秦武公大战冀戎、亳戎、下圭,秦武公只可能在陕西大战亳戎,跑到洛阳商丘大战亳戎可能吗?
商起源于陕西的文献,可谓多如牛毛,分散于几十个文献,没有一个文献指河南洛阳或者商丘。
4、楚辞:汤重泉(陕西蒲城)成汤东巡,有莘媛及(陕西合阳)。5、尚书:东征,西夷怨。6、千字文:溪伊尹(陕西宝鸡)7、升自(孔安国说潼关附近)8、帝王世纪:商在商雒,否定商丘9、吕氏春秋:天有二日,西日胜。10、封神演义:网开三面,汉南人听了(洛阳商丘有汉水吗?)11、汉书地理志:晋蒲阪有尧山(王莽改蒲阪为蒲城,蒲城有尧山,不是山西永济而是陕西蒲城)12、商颂:自彼氐羌(河南人自己的记载)另外,13、路史、通志、括地志、水经注、吕思勉中国通史,无一不说商发源于商雒,文献多的是,陕西不但孕育了周秦汉唐,更孕育了夏商。
下面驳河南说。
1、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也,是以嵩高为中岳,四岳各如其方。这里的岳包括中岳、西岳、南岳、北岳和东岳,可不仅仅指嵩山,应该指北中国,因为渭河、黄河、洛河,经常被提及,所以是河洛之间,如果单纯指黄河与洛河中间,就太缺德了①难道这一句,就可以否定所有文献?包括诗经?②商都安阳在河洛中间吗?是不是打脸?③尧舜禹时期,只听过四岳,啥时候有五岳了?只有太室哪来的嵩山?哪来的中岳?
2、吴起列传:殷纣之国,左孟门有太行常山在其北,黄河在其南。这句话怎么就指洛阳了?这几句话可以说混乱之极,根本不知道吴起在说哪里,我听着好像是太行以东的河北省,又像山西以西的山西省,反正我听不懂他说什么,咋个就指河南了?咋个就指洛阳了?
3、竹书:甄巡,太康居之羿又居之桀又居之,我把竹书翻了几百遍,啥时候见这句话了?是我眼睛斜还是谁的眼睛斜?不知道从哪瞎编的历史。
4、洛阳就是甄巡,凭啥?为啥?
为了抢历史,有些人把正常的辩论,故意浑水摸鱼、乌烟瘴气、还要上法院、做节目、否文献、发明历史、网络攻击、手段极其卑鄙,令人极其愤怒。
商早期的历史到底发源于东还是发源于西目前还属于争论阶段,反正我所见的全部文献都说商发源于陕西商雒,至于是否真实,就看以后的考古。如果说商发源于东北更加是无稽之谈,如果是山西,跟文献记录也格格不入,山西至少没有洛水和商山,东北也没有商山、洛水。
好悲哀,现在说真话的,干不赢网络暴力,干不赢造谣说假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