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文化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与科学技术文化紧密关联,并由此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默顿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中提出的“清教主义促进英国近代科学的制度变化”,以及“李约瑟难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诞生”的解答,就说明了这一点。(二)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1.要防止科学在生活世界、自然世界对人文的僭越所造成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深刻理解科学的限度,用正确的人文理念指导我们的生活。2.必须以社会先进文化来引领科学技术文化,使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为经济社会健康全面发展服务。得到广泛提倡的环境科学技术就是为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努力,是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绿色文化的良性互动产物。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看待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
1、中国正在进行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方面推动着文化的进步,一方面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2、作为现代化进程的文化背景,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立在弘扬个性、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的现代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相背离,并以其特有的负面效应阻挡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社会发展中现代文化的猛烈冲击,并与其构成种种冲突。
3、现代文化对现代化建设起促进作用。在我国,现代文化要合乎中国人心理,反映时代精华,扬弃传统文化,吸收西方文化中之优秀,在各种文化因素的冲突与融合中,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
4、所以,现代文化的创建必须解决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等问题。
5、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唯一的科学态度是继承其精华排除其糟粕,可称之“吐故纳精”,既不能一概肯定,搞民族文化保守主义,又不可一概否定,搞民族文化的虚无主义。
6、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血缘”关系。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生成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
7、这种文化伴随着本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当一种新制度产生时,既会对旧文化中一些不相适应的部分进行批判和排除,又会使其精华得到遗留,经过“改造”使其升华,适应新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需要。
扩展资料:
文化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其显著特点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撑,又相互融合。
3、历史悠久。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工业化、教育普及化和科学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文明。现代文明主导世界的现实,决定了无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现在处于怎样的状态,走向现代化,这是它的必然趋势。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